[实用新型]电器火灾监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7683.X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3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达;姜剑宝;王光辉;孟庆志;刘顺孝;张青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吕晋英 |
地址: | 325025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孔 上盖板 下盖板 监控器 电器火灾 盖板 上壳体 壳体 外侧折弯 转动连接 下壳体 防水防尘功能 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 供电路板 连接件 位置处 穿出 上盖 覆盖 穿过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器,特别是公开了一种电器火灾监控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壳体包括相合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供电路板上的接口穿出的通孔,所述通孔上盖设有盖板,盖板上与通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接头穿过的缺口,盖板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位于通孔的对应两侧,缺口由上盖板和下盖板相合构成,所述上盖板的内侧转动连接在上壳体上,外侧折弯设置覆盖在通孔上,下盖板的内侧转动连接在下壳体上,外侧折弯设置覆盖在通孔上,所述上盖板的外侧和下盖板的外侧通过连接件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防尘功能的电器火灾监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器,尤其是一种电器火灾监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各个领域大量运用电子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随着电路老化或空气潮湿等原因出现电路安全问题,所以很多电路中都会连接一个报警器,用来检测电路中的异常情况,如线路温度异常升高或电路进水造成的短路等安全问题。
而现有技术中电器火灾监控器一般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壳体包括相合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通孔,电路板上的接口位于通孔处,并裸露在壳体外,这就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容易进入壳体内,造成电路短路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仅能防止接口进水,还能防止壳体进水的电器火灾监控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器火灾监控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壳体包括相合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供电路板上的接口穿出的通孔,所述通孔上盖设有盖板,盖板上与通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接头穿过的缺口,盖板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位于通孔的对应两侧,缺口由上盖板和下盖板相合构成,所述上盖板的内侧转动连接在上壳体上,外侧折弯设置覆盖在通孔上,下盖板的内侧转动连接在下壳体上,外侧覆盖在通孔上,所述上盖板的外侧和下盖板的外侧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缺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充气气囊。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接口需要连接时,将上盖板和下盖板打开,接口连接上后,再将上盖板和下盖板合拢,上盖板和下盖板相合后,缺口包围在接口的外周面,然后给充气气囊充气,填补缺口的内壁与接口之间的空隙,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优选的缺口是位于与接口连接的插头的外周面,这样不仅能防止壳体进水,还能防止接口进水,提高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孔对应设置在壳体的两侧,所述通孔的上侧设置有台阶面,上盖板连接在该台阶面上,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上盖板上的卡钩和设置在下盖板上的卡孔,卡钩的一端固定在上盖板上,另一端呈钩部,钩部与卡孔构成卡接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件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上盖板和下盖板随意转动,卡钩和卡孔构成可拆式配合,当充气气囊充气时,其膨胀力会使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开,连接件的设置可使充气气囊抵接在插头的外周面上,提高防水防尘效果,使用更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下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的一侧挡板,挡板呈L型,挡板的一侧与下壳体的底面垂直并固定在散热孔的侧边,另一侧与下壳体的底面平行并覆盖在散热孔的上方,挡板与下壳体的底面平行的一侧与散热孔间隙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因电路板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及时散热可能会存在电路板烧毁等安全隐患,影响使用寿命,散热孔的设置有利于加快散热,挡板的设置可避免雨水进入壳体内,不仅不影响散热效果,而且因为壳体是贴墙或贴面放置的,挡板可起到将下壳体的底面与接触面隔开的作用,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按钮孔,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可拆卸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7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电力设备近电智能预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场所险情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