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形电芯热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7786.6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7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殷久山;胡松华;张晓峰;樊鑫业;全晓亮;李美华;胡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于桂贤;郑云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压板 下压板 方形电芯 右压板 左压板 热压机构 热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 锂离子电池 地利用电 上下相对 体积能量 相对设置 顶角 热压 压板 压电 圆角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电芯热压设备,包括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左压板和右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左右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所述上压板、下压板、左压板和右压板围成矩形的待压区域。采用四个压板对待压电芯从四个方向进行热压,能够有效形成顶角均是圆角的方形电芯,从而更充分地利用电芯两侧空间,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行业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方形电芯热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电芯的成型方式有两种,叠片和卷绕,两种方式存在很大区别,其中叠片电池体积利用率高于卷绕电池,且电池越厚区别越明显。
随着锂电池单体体积的提升,其方形卷绕电芯的体积利用率也随之降低,如图1所示,方形卷绕电芯两侧为圆弧状,壳体8内腔为方形,故方形电芯7与壳体8不能完全贴合,存在较大的空隙,导致电池内部空间浪费,且随着电池厚度的增加,空隙越大,体积能量密度损失也越大。
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需要对电芯进行热压整形,将电芯两侧圆弧压成方形。目前市场上没有方形电芯热压设备,只能实现上下热压。上下热压由于在形成过程中两侧没有被限制,因此会形成很大的圆角,造成锂离子电池内部体积的浪费,降低了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热压整形的传统方法是上下两面挤压电芯,只有上下挤压的电芯两侧会形成圆弧状,而入壳的壳体内腔为方形,电芯与壳体不能完全贴合,存在较大的空隙,导致电池内部空间浪费,空隙越大,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损失也越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电芯热压设备,能够实现上下、左右进行热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形电芯热压设备,包括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左压板和右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上下相对设置,且能够上下相对运动,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左右相对设置,能够左右相对运动,且位于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所述上压板、下压板、左压板和右压板围成矩形的待压区域,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中至少有一个能向靠近待压区域的方向移动,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中至少有一个能向靠近待压区域的方向移动。通过上压板、下压板、左压板和右压板围成矩形的待压区域,对待压电芯进行热压能够使顶角均是圆角的方形电芯,从而更充分地利用电芯两侧空间,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四个压板不仅具有使电芯层之间更加紧实的作用,同时具有改变电芯形状的作用。
进一步,为了实现上压板的驱动,还包括上支撑板和上压力缸,所述上压板固定连接在上支撑板的下端面,所述上压力缸与上支撑板上端面连接,驱动上支撑板上下运动并提供压力。上压力缸通过上支撑板驱动上压板上下运动,改变电芯的厚度。
进一步,为了降低设备的成本,以及便于基准位置的控制,还包括下支撑板,所述下压板固定在下支撑板上端面,且下支撑板固定在底板上。使下压板保持固定状态,一方面可以减少一套驱动机构,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实际操作。
进一步,为了实现左压板的运动,还包括左压力缸和左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外侧与左压力缸连接,所述左支撑板内侧与所述左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压力缸驱动左支撑板左右运动并提供压力。
进一步,由于左压板是水平延伸的,在重力作用下会引起左压力缸的弯曲变形,造成运动轨迹不准确,因此,所述左支撑板为L形结构,且左支撑板L形结构的下端与底板滑动连接。使左支撑板底部支撑在底板上,承受左压板的重力,并与底板滑动连接,实现左压板的左右运动。
进一步,为了实现右压板的运动,还包括右压力缸和右支撑板,所述右支撑板外侧与右压力缸连接,所述右支撑板内侧与所述右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右压力缸驱动右支撑板左右运动并提供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77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芯装配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USB充电电池
- 下一篇:一种全固态薄膜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