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蒸炉防滴液门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8902.6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2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皖正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体 体内 防滴液装置 电蒸炉 凸沿 本实用新型 防滴液 积液槽 挂板 挂槽 支撑 密封条 家电技术领域 电蒸炉箱体 挂钩 操作面板 可拆卸的 四周边沿 有效收集 台面 电蒸 炉门 内胆 与门 水珠 穿过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蒸炉防滴液门体,属于家电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电蒸炉箱体、电蒸炉内胆、操作面板和门体,门体内侧为门体内胆,所述门体内胆四周边沿固定有密封条,门体内胆底部设有一支撑凸沿,支撑凸沿上方设有水平放置的防滴液装置,防滴液装置主要包括底部置于支撑凸沿上的积液槽,积液槽与门体内胆接触面连接有挂板,挂板上开有一组上细下宽的挂槽,门体内胆上还设有挂钩,挂槽穿过挂钩。本实用新型其优点在于:其在电蒸炉门体内胆下方加设一可拆卸的防滴液装置,可有效收集门体上的水珠,避免对台面或地面的污染,避免了繁琐的清理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具体为电蒸炉防滴液门体。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吃得口内生津并不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吃得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健康同样重要,比起油炸煎炒来,蒸煮可以把对食物里营养物质的破坏降到最低,蒸出来的食物,其不仅保留更多的水分和营养,且外形美观,对于我们国家的饮食习惯来说,蒸食算是接受度最高、且营养效果最好的一种烹饪方式,且逐渐成为主导确实,蒸煮也从原有明火蒸煮逐渐发展向电蒸煮,电蒸煮可以更好的控制温度和蒸煮时间,因此厨房电蒸炉这几年越来越受消费者喜欢,现有的电蒸炉发展技术已日渐成熟,已从功能性逐渐向性能型转变,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电蒸炉完成蒸煮时,打开门后,门上会有很多水珠,而电蒸炉一般放置在特定的橱柜中,打开门时门上的水珠会滴入台面或者地面,需要人为清理,但由于蒸煮的实物常常带有油等其他物质,并不容易磨掉,这无疑增加了厨房的清理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电蒸炉防滴液门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蒸炉防滴液门体,其主要包括电蒸炉箱体、电蒸炉内胆、操作面板和门体,所述门体内侧为门体内胆,所述门体内胆四周边沿固定有密封条,所述门体内胆底部设有一支撑凸沿,所述支撑凸沿上方设有水平放置的防滴液装置,所述防滴液装置主要包括底部置于支撑凸沿上的积液槽,所述积液槽与门体内胆接触面连接有挂板,所述挂板上开有一组上细下宽的挂槽,所述门体内胆上还设有挂钩,所述挂槽穿过挂钩。
优选的,所述挂钩通过免钉胶固定在门体内胆上。
优选的,所述积液槽为沟形,外沿高于内沿,两端与密封条相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其在电蒸炉门体内胆下方加设一可拆卸的防滴液装置,可有效收集门体上的水珠,避免对台面或地面的污染,避免了繁琐的清理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蒸炉防滴液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电蒸炉箱体,2、电蒸炉内胆,3、密封条,4、门体,5、门体内胆,6、防滴液装置,7、操作面板,8、支撑凸沿,9、挂钩,61、挂板,62、挂槽,63、积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电蒸炉防滴液门体,其主要包括电蒸炉箱体1、电蒸炉内胆2、操作面板7和门体4,所述门体4内侧为门体内胆5,所述门体内胆5四周边沿固定有密封条3,所述门体内胆5底部设有一支撑凸沿8,所述支撑凸沿8上方设有水平放置的防滴液装置6,所述防滴液装置6主要包括底部置于支撑凸沿8上的积液槽63,所述积液槽63与门体内胆5接触面连接有挂板61,所述挂板61上开有一组上细下宽的挂槽62,所述门体内胆5上还设有挂钩9,所述挂槽62穿过挂钩9。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挂钩9通过免钉胶固定在门体内胆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皖正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皖正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8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