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组合开关拨动动作力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9764.3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9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能;吴显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华阳电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22 | 分类号: | G01L5/22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赵彦栋;唐斌 |
地址: | 550009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组合开关 本实用新型 扭矩传感器 手柄 测试装置 旋转中心 动作力 旋转部 横梁 拨动 夹具 螺栓 安装夹具 侧面安装 锁紧螺母 过渡头 条轴 对称 电机 测量 垂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组合开关拨动动作力测试装置,包括扭矩传感器(1),扭矩传感器(1)通过过渡头安装在横梁(2)中部,横梁(2)上通过螺栓(3)安装两个对称的旋转部(4),旋转部(4)上安装夹具(6),夹具(6)侧面安装锁紧螺母(5)。本实用新型在测量时手柄的旋转中心与电机的旋转中心保持在一条轴向上,就能保证扭矩方向与手柄时刻处于垂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组合开关拨动动作力的测量以前采用的是手持式测力计对其进行检测,测量位置一般为手柄端部的10mm处。在测量过程中,其手柄是在做旋转运动的,要保证测量的精度,必须时刻保持测力计与组合开关的手柄时刻的处于相互垂直,组合开关的手柄的旋转过程中角度时刻在变化,这就要求测力计的角度也随时要变化。且其变化的人无法控制的,故导致测量存在相应的误差。
由于对测量位置有要求(距手柄端部的10mm处),其位置变化会引起测试结果的变化,若距离小于10mm,相当于力臂加长,所测得的力就会比实际力小;若距离大于10mm,相当于力臂缩短,所测得的力就会比实际力大。因此10mm是一个始终必须保持的位置。
另外测量时要求力的方向始终与手柄的轴向始终保持垂直,手柄在做拨动旋转是,其角度时刻在变,且这个变化的过程在测量过程中是难以预测的,故时刻保持力的方向始终与手柄的轴向始终保持垂直是无法做到的。
基于上述两种原因,用手持式测力计来测量汽车组合开关拨动式开关的动作力存在较大的误差,对于当今各项要求越来越精准的情况下,如何消除这类测量误差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手持式测力计存在的测量误差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检测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组合开关拨动动作力测试装置,包括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通过过渡头安装在横梁中部,横梁上通过螺栓安装两个对称的旋转部,旋转部上安装夹具,夹具侧面安装锁紧螺母。
横梁中央开设条孔,旋转部通过螺栓可以调整其在横梁上的安装位置。
横梁上有尺寸刻度。
夹具由两块夹板组成,两块夹板的内侧配合面上开设三角形的夹持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扭矩测量时利用电机旋转带动组合开关手柄作圆周运动。在此过程中测试装夹的位置发生变化对测量结果不会有误差产生,因为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每一时刻的扭矩均是不变的,手柄的旋转中心与电机的旋转中心保持在一条轴向上,就能保证扭矩方向与手柄时刻处于垂直,也就避免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两个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横梁2沿其轴线开设一个条孔,横梁2中央通过过渡头安装扭矩传感器1,过渡头与扭矩传感器之间的配合间隙:当扭矩传感器的开口槽宽为10mm。槽深15mm时,相差0.1mm就能产生0.5°的误差,因此要求其之间的配合间隙不得大于0.03mm。横梁2的条孔中通过螺栓3安装两个左右对称的旋转部4,横梁2上有尺寸刻度,旋转部4的安装位置可以松开螺栓3后调整,通过刻度保证两个旋转部5对称安装。旋转部4上安装夹具6,夹具6侧面安装锁紧螺母5。夹具6由两块夹板组成,两块夹板的内侧配合面上开设三角形的夹持部,将组合开关手柄放置在两块夹板之间的夹持部中,拧紧锁紧螺母5。
为了保证整改装置在旋转过程中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其所用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且质轻的特点,故本实施例中使用铝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华阳电器公司,未经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华阳电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97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