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制和调节导线方向的二次导线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1496.9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7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邓本飞;夏云礼;黎张文;郭锡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 |
主分类号: | H01G4/228 | 分类号: | H01G4/228;H01G4/002;H01R9/00;H01R11/12;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边形 导线方向 二次导线 连接结构 出线 接线柱 可控制 线鼻子 本实用新型 高压换流站 内十二边形 角度调节 软连接线 十二边形 专用结构 阻尼回路 换流阀 鼻子 配合 | ||
一种可控制和调节导线方向的二次导线连接结构,用于针对高压换流站的换流阀阻尼回路的元件间连接的一种专用结构,包括带内十二边形的线鼻子(1)和连接在线鼻子(1)上的六边形接线柱(2)以及软连接线(3)三部分本实用新型采用六边形的接线柱配合十二边形的线鼻子,具有按照30度的间隔角度调节出线方向的功能(也就具有12个出线方向可供选择,能满足绝大多数使用需求),并且固定出线的方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可控制和调节导线方向的二次导线连接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高压直流换流站的核心设备换流阀,其阻尼回路的电阻、电容元件间的连接,目前采用软铜线连接的方式。虽然解决了阀塔振动造成的应力问题,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新的问题,软铜线刚性不够,在受外力影响(比如检修)时,相互或者与元件之间出现搭接,由于存在电位差导致放电而出现多次放电,从而导线烧断或者元件烧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阀塔阻尼回路的部分元件连接线采用软铜线连接的方式,相互或者与元件之间出现搭接,由于存在电位差导致放电而出现多次放电,从而导线烧断或者元件烧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控制和调节导线方向的二次导线连接结构,用于针对高压换流站的换流阀阻尼回路的元件间连接的一种专用结构,包括带内十二边形的线鼻子和连接在线鼻子上的六边形接线柱以及软连接线三部分;其中:
线鼻子包括一个圆环,设在圆环上的套柄,在套柄端头设有一个套筒,在所述圆环内圈开设十二边形;
接线柱包括螺纹段和六边形的接线段以及底端的扣接头,扣接头设为带外十二边形;
接线柱的外十二边形与线鼻子的十二边形相扣连接;
接线柱与阻尼电容的高压接线柱的连接,向侧面延伸一定长度,再弯折90度,与软连接线连接;
软连接线采用普通的2mm软股铜导线,导线两端分别与两端的元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六边形的接线柱配合十二边形的线鼻子,具有按照30度的间隔角度调节出线方向的功能,并且固定出线的方向,在固定螺母松动的情况下出线的方向也不会发生转动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六边形的接线柱配合十二边形的线鼻子,具有按照30度的间隔角度调节出线方向的功能,并且固定出线的方向,在固定螺母松动的情况下出线的方向也不会发生转动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细节示意图;
其中:A为阻尼电容器,B为TVM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可控制和调节导线方向的二次导线连接结构,用于针对高压换流站的换流阀阻尼回路的元件间连接的一种专用结构,包括带内十二边形的线鼻子1和连接在线鼻子1上的六边形接线柱2以及软连接线3三部分;其中:
线鼻子1包括一个圆环,设在圆环上的套柄1.1,在套柄1.1端头设有一个套筒1.2,在所述圆环内圈开设十二边形1.3;
接线柱2包括螺纹段2.1和六边形的接线段2.2以及底端的扣接头2.3,扣接头2.3设为带外十二边形2.4;
接线柱2的外十二边形2.4与线鼻子1的十二边形1.3相扣连接;
接线柱2与阻尼电容的高压接线柱的连接,向侧面延伸一定长度,再弯折90度,与软连接线连接;
软连接线3采用普通的2mm软股铜导线,导线两端分别与两端的元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六边形的接线柱配合十二边形的线鼻子,具有按照30度的间隔角度调节出线方向的功能,并且固定出线的方向,在固定螺母松动的情况下出线的方向也不会发生转动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昆明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1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智能集成电力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防爆自动放气的减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