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马尾藻培育养殖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2148.3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1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孙省利;张才学;刘耀谦;张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伟斌;刘瑶云 |
地址: | 52401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尾藻 养殖区 养殖箱 附着基 排水阀门 主体内部 过滤网 输气管 氧气泵 附着力 培育 本实用新型 插接固定 螺旋固定 出气管 换气孔 质量控制 插孔 多层 箱盖 成活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马尾藻培育养殖箱,包括养殖箱主体、二级养殖区、过滤网、排水阀门、箱盖、附着基插孔和换气孔,所述养殖箱主体内部设置有一级养殖区,且一级养殖区底部放置有氧气泵,所述氧气泵上插接固定有输气管,且输气管螺旋固定在出气管底部,所述二级养殖区设置在养殖箱主体的内部,且养殖箱主体内部设置有三级养殖区,所述三级养殖区上安放有培养附着基,且培养附着基上设置有绑接凹槽,所述过滤网放置在排水阀门一侧。该人工马尾藻培育养殖箱采用设置多层的养殖区来方便养殖不同种类或不同阶段的马尾藻,增加马尾藻的成活几率,提高对马尾藻的质量控制,通过培养附着基,提高马尾藻的附着力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尾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马尾藻培育养殖箱。
背景技术
马尾藻是褐藻的一属,藻多大型,多年生,可区分为固着器、主千、分枝和藻叶几部分,成片分布,而且在水产养殖、食品、医药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马尾藻作为海参、鲍鱼的天然饵料需求量巨大,由于马尾藻人工育苗养殖的相对滞后,野生马尾藻资源采集开发过度,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亟需开发一种马尾藻藻场的生态营建方法。
现有的人工藻场的营建方式主要是采用人工藻礁,这种人工藻礁般结构规整,体积重量较大,般设置在浅海海底上面附着藻类,但这种人工藻场的营建方式受海底环境的影响较大,局限性较强,成本偏高,不适合大范围的人工马尾藻藻场的培育,而且,这种埋入浅海海底的藻礁不符合大名数马尾深的生存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马尾藻培育养殖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养殖装置受海底影响大,装置埋设深度过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马尾藻培育养殖箱,包括养殖箱主体、二级养殖区、过滤网、排水阀门、箱盖、附着基插孔和换气孔,所述养殖箱主体内部设置有一级养殖区,且一级养殖区底部放置有氧气泵,所述氧气泵上插接固定有输气管,且输气管螺旋固定在出气管底部,所述二级养殖区设置在养殖箱主体的内部,且养殖箱主体内部设置有三级养殖区,所述三级养殖区上安放有培养附着基,且培养附着基上设置有绑接凹槽,所述过滤网放置在排水阀门一侧,且排水阀门焊接固定在养殖箱主体上,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箱盖卡槽固定在养殖箱主体上,所述附着基插孔开设在培养附着基上,且培养附着基上螺栓固定有加固环,所述换气孔设置在箱盖的表面,且箱盖上开设有药剂添加孔。
优选的,所述一级养殖区与二级养殖区、三级养殖区焊接固定为一体,且该一体结构的纵截面为阶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培养附着基绑接固定在三级养殖区表面,且培养附着基表面为颗粒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整体采用凹槽形结构,且过滤网的凹槽宽度大于排水阀门的直径的四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绑接凹槽呈十字形结构开设在培养附着基上,且绑接凹槽关于培养附着基中心线两端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附着基插孔整体采用“U”型结构,且附着基插孔的孔径为12mm,深度为16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人工马尾藻培育养殖箱采用设置多层的养殖区来方便养殖不同种类或不同阶段的马尾藻,增加马尾藻的成活几率,提高对马尾藻的质量控制,通过培养附着基,提高马尾藻的附着力度,增强马尾藻的生长速度扩大马尾藻生长繁殖的能力,采用氧气泵,可以增加内部的氧气含量,优化马尾藻生存环境缩短生长的时间,便于马尾藻不断的扩大生长的范围,采用箱盖,可以降低外部环境对内部环境的影响程度,减少对马尾藻养殖成本的投入,采用药剂添加孔,可以方便对马尾藻进行病害的医治,提高马尾藻抗病的能力,降低因马尾藻大面积的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21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