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楔形面结构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2602.5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1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柯清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谭雪婷;高早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台 导光板 导光板主体 粘贴 本实用新型 楔形面结构 双面胶 亮度损失 三棱柱形 一体成型 传统的 分段式 小凸台 楔形 反弹 品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楔形面结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所述导光板主体具有一入光侧,所述入光侧一侧面上设有若干凸台,所述凸台与导光板主体一体成型,所述凸台为三棱柱形,相邻两个凸台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导光板入光侧整体为楔形的结构,将导光板入光侧设计为分段式的小凸台,相邻两凸台之间间隔一平面,FPC双面胶粘贴在该平面上,由于FPC双面胶粘贴在平面上,因而粘贴得更牢固,不容易反弹,不会造成LED灯条泛起导致亮度损失,提高了光学品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楔形面结构导光板。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机种类越来越繁杂,随着人们对手机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手机设计厂商提出高亮度、高清晰、超薄、超大屏幕占比的手机,从而对手机背光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导光板是背光源的核心组件,LED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发生折射和反射得到整面发光的面光源,因此导光板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背光源的性能和品质以及成本。
如图1与图2,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入光侧的设计基本采用的都是一个整体的楔形,由于0.35mm左右的导光板搭配的都是0.4mm厚度或是0.45mm厚度及以上的LED,为了保证LED发出的光线能绝大部分进入导光板,所以一般要设计楔形面来配合LED。由于导光板的设计越来越薄,而LED的技术遇到瓶颈,到0.4mm厚度以下不管是量产性还是亮度都大大降低,比如说要求导光板的厚度为0.32mm,按实际要求最好选择0.35mm厚的LED,但此种LED的价格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并且亮度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为了满足亮度一般会选择0.45mm厚度以上的LED,从而使得导光板的楔形变高,在粘贴开口的LED灯胶时,FPC双面胶贴在楔形面上,粘贴不牢固,容易反弹,造成光学品位差,背光灯口效果无法满足要求,同时影响背光源整体的亮度。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楔形面结构导光板,提高光学品位以及背光源的亮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新型楔形面结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所述导光板主体具有一入光侧,所述入光侧一侧面上设有若干凸台,所述凸台为三棱柱形,相邻两个凸台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凸台之间间隔的距离为0.73mm-0.8mm,相邻两凸台之间间隔的区域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主体为一平面,其上设有若干网点。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本体厚度为0.32mm-0.38mm。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与所述导光板主体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导光板入光侧整体为楔形的结构,将导光板入光侧设计为分段式的小凸台,相邻两凸台之间间隔一平面,FPC双面胶粘贴在该平面上,由于FPC双面胶粘贴在平面上,因而粘贴得更牢固,不容易反弹,不会造成LED灯条泛起导致亮度损失,提高了光学品位。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导光板的正视图。
图2为传统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2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入射角度依赖性红外截止滤光片
- 下一篇:一种侧入式导光模组及其导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