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脏内膜高密度标测双相可调弯电极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3504.3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郑明奇;王乐;吉立双;马芳芳;曹泽龙;战吟戈;李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42 | 分类号: | A61B5/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贾凯 |
地址: | 0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心脏内膜 推送杆 调控手柄 电极尾 线接口 导孔 本实用新型 导引钢丝 电极导管 侧孔 可调 双相 电生理系统 电极弯曲 电极中心 调控旋钮 目标部位 双向可调 心脏损伤 电连接 医源性 滑动 线缆 连通 伸出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脏内膜高密度标测双相可调弯电极导管,包括电极推送杆,双向可调弯标测电极,调控手柄和电极尾线接口;标测电极通过设置于调控手柄内的导线与电极尾线接口电连接,调控手柄上设有控制标测电极弯曲的调控旋钮,电极尾线接口通过线缆与外部电生理系统相连接,其特征在于:电极推送杆和标测电极中心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导孔,导孔内滑动设有导引钢丝,电极推送杆右端开设有与导孔相连通的侧孔,导引钢丝沿侧孔伸出电极推送杆外。本实用新型的标测电极更容易到达心脏内膜欲标测的目标部位;可快速准确的进行心脏内膜电激动的标测,从而减少医源性心脏损伤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脏内膜高密度标测双相可调弯电极导管。
背景技术
心内膜标测是将多根导管电极置于心腔内(主要是心房内)的不同部位,以探测心腔内的激动顺序,协助异位心律的诊断。
电极导管多为四极(2个电极供刺激用、2个电极供记录)。通常用4根导管电极分别置于右房上部、右房下部(记录希氏束电图),冠状静脉窦(刺激或记录左房)及右室。
现在的电极导管多不可调控且远端标测电极数目偏少,给电生理标测的操作者操作过程中带来了诸多不便,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为患者进行心脏内膜电激动标测过程中,不可调控的电极导管为达到某些特定部位,多会与心脏进行钝性接触,容易造成心脏机械系意外;另外远端标测电极数目偏少,从而导致标测时间的延长,增加医源性感染以及心脏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对于心脏存在异常结构的情况,现有的电极导管即使能进行弯曲调控,仅仅通过控制电极导管的标测电极也很难到达理想部位,长时间操作会带来的医源性感染以及心脏机械并发症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脏内膜高密度标测双相可调弯电极导管,此电极导管的远端标测电极可双相调弯,可以更容易到达心脏内膜欲标测的目标部位;数多达十个甚至二十个的电极,通过任意两电极进行计算采点,可快速准确的进行心脏内膜电激动的标测,从而减少医源性心脏损伤的发生;另外,本电极导管可通过导引钢丝的引导更加方便快速的到达常规电极导管所不能到达的理想测量部位,进一步减少测量时间,减少医源性心脏损伤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心脏内膜高密度标测双相可调弯电极导管,包括电极推送杆,设置于所述电极推送杆前端的双向可调弯标测电极,设置于所述电极推送杆后端的调控手柄和设置于所述调控手柄后端的电极尾线接口;所述标测电极通过设置于所述调控手柄内的导线与所述电极尾线接口电连接,所述调控手柄上设有控制所述标测电极弯曲的调控旋钮,所述电极尾线接口通过线缆与外部电生理系统相连接,所述电极推送杆和所述标测电极中心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导孔,所述调控手柄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孔相连通的侧孔,所述导孔内滑动设有导引钢丝,所述导引钢丝沿所述侧孔伸出所述调控手柄外。
进一步的:所述导引钢丝的直径为0.0035英寸。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推送杆和所述标测电极的直径均为6F。
进一步的:所述侧孔外设有与所述调控手柄一体连接的导滑扩口,所述侧孔处设有向内翻折的单向弹性封片。
进一步的:所述标测电极上电极的个数为10个或20个。
进一步的:所述标测电极和电极推送杆均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层涂层和内层聚氨酯敷层;所述外层涂层内嵌设有与所述标测电极上的电极相连接的导线,导线穿过所述电极推送杆及调控手柄后与所述电极尾线接口电连接,所述内层聚氨酯敷层内设有牵引孔和支撑钢丝,所述牵引孔内滑动设有牵引钢丝,所述牵引钢丝左端与所述内层聚氨酯敷层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钢丝右端穿过所述电极推送杆后与所述调控旋钮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涂层和所述内层聚氨酯敷层之间设有不锈钢金属编织层,所述不锈钢金属编织层为双股不锈钢丝编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未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3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导线心电监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十八导联心电图后壁导联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