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管型循环式一体化脱氮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4221.0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7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平;李雪;郭磊艳;王梅晔;朱蕊馨;康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反应器 反应区 分离区 好氧段 本实用新型 脱氮反应器 颗粒污泥 布水区 缺氧段 循环式 环型 推流 反应器主体 气压平衡管 强化反应器 三相分离器 一体化 闭合 充分接触 供气针头 混合液经 混合液沿 接头组成 局部混合 灵活调整 三相分离 上导流管 脱氮功能 下导流管 圆形滤网 长管状 出水管 功能菌 进水管 排气管 产气 出水 供氧 基质 流态 曝气 气水 液位 逆流 供气 驱动 | ||
1.一种软管型循环式一体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主体为环型软管,设布水区I、反应区II、分离区III;布水区I包括进水管(1)、圆形滤网(2)、供气针头(3);反应区II包括好氧段(4)、缺氧段(5)、排气管(6)、上导流管(7)、下导流管(8);分离区III包括三相分离器(9)、气压平衡管(10)、逆流出水口(11);
所述的布水区I中,进水管(1)位于反应器下部,连接于下导流管(8)上,开口向下,并与下导流管形成一定的夹角;圆形滤网(2)设于进水管(1)内,位于进水管(1)与下导流管(8)连接的上口;供气针头(3)设在进水管(1)下口,伸入进水管(1)中央;
所述的反应区II中,排气管(6)设在环型软管左侧顶部,开口垂直向上;以排气管(6)为界,将环形软管左边部分设为好氧段(4),右边部分设为缺氧段(5),好氧段(4)与缺氧段(5)的上部通过上导流管(7)相连,下部通过下导流管(8)连接;
所述的分离区III中,三相分离器(9)设在环型软管右侧顶部,呈梨形,底部膨大而上部收紧;三相分离器(9)下部与缺氧段(5)连接,顶部设气压平衡管(10),三相分离器(9)上部侧壁设有逆流出水口(11),三相分离器(9)下部用作集泥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型循环式一体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布水区I中,进水管(1)与下导流管(8)的轴线夹角α为30°;圆形滤网(2)的网孔直径为0.5mm;供气针头(3)伸入进水管(1)中央长度为1~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型循环式一体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垂直安置,反应区II中,反应区环形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为120:1;环形软管分为好氧段(4)、缺氧段(5)、上导流管(7)、下导流管(8),四个区段体积比为11:11:2:2;上导流管(7)与水平线夹角β为10°;排气管(6)的液位高于逆流出水口(11)的液位3~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型循环式一体化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分离区III中,三相分离器(9)的最大直径与高度之比为2:5,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比为5:1,最大直径为环形软管直径的5~8倍;三相分离器(9)顶部设气压平衡管(10),用于防止出水虹吸,三相分离器(9)上部留有顶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42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