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4611.8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4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娟;王大伟;贺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4 | 分类号: | G08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线激光器 车辆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 遮挡 数据采集处理器 智能交通系统 数据采集器 并行车辆 车辆定位 车辆轮廓 覆盖区域 距离信息 实时采集 输出检测 完整轮廓 系统安装 准确定位 采集器 组连接 拼接 线数 调试 采集 分割 天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定位系统,涉及智能交通系统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多线激光器组,为至少一个多线激光器,用于实时采集所述多线激光器覆盖区域内的距离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器,与所述的多线激光器组连接,用于对多线激光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输出检测结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辆定位系统多线激光器作为数据采集器,不受任何天气、环境的影响,能实现全天候的车辆定位。同时多线激光器的线数增加,减少了系统中采集器的数量,增加了系统安装、调试、处理的难度。通过多线激光器各条线获取的车辆轮廓进行简单拼接就获得车辆的完整轮廓,能够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分割,克服了车辆前后遮挡、并行车辆遮挡等问题,实现了车辆的准确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DSRC的多车道自由流系统中,路侧系统使用多台RSU(Road Side Unit,路侧单元)天线在道路横截面形成连续的DSRC通信区域,以便与驶入通信区域内车辆上装载的OBU(On Board Unit,车载单元)进行无线通信,进而实现各种应用场景。但是由于道路交通的开放性,会存在部分未安装OBU的车辆驶过多车道自由流系统断面。未安装OBU车辆无法被DSRC系统识别,不能实现预定的管控、统计或收费应用,但车辆会被辅助定位系统识别。为实现无标签车辆稽查,需要将辅助定位系统获取的车辆位置信息与DSRC系统获取的车辆信息进行比对,排除未安装OBU的车辆。
目前,多车道自由流的辅助定位系统主要通过视频检测方式实现车辆的定位与跟踪,但是视频检测方式易受天气环境、并行车辆遮挡等的影响,定位精度比较低。因此,车辆定位作为多车道自由流系统中的必须功能,亟待需要一种检测精度高、适应性强的系统来完成车辆定位功能。
多线激光器是一台激光器能够发射和接收多条线束的激光器,相当于是多台单线激光器的结合,相比于单台激光器具有线束多特点,相对比多台单线激光器具有体积小,融合简单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适应于任何天气环境,克服并行车辆遮挡、前后车辆遮挡等问题,实现对车辆的准确定位。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定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线激光器组,为至少一个多线激光器,用于实时采集所述多线激光器覆盖区域内的距离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器,与所述的多线激光器组连接,用于对多线激光器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输出检测结果;
所述的多线激光器的扫描线数至少为2线;
所述的多线激光器在车道宽度方向的视场角至少为40度,覆盖整个车道断面。
优选地,所述的多线激光器组中的各个多线激光器覆盖区域间隔0~2米。
优选地,所述的多线激光器的每条线的间隔为大于0米,小于3米。
优选地,所述的多线激光器组中的各个多线激光器的安装高度至少为4米。
优选地,所述的多线激光器采集的数据还包括能量信息和/或置信度信息。
为了不同的车辆定位范围和精度的要求,以及车道的宽度、车道数量,可以选择不同视场角的多线激光器、不同线数的多线激光器及多线激光器数量来满足要求。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辆定位系统多线激光器作为数据采集器,不受任何天气、环境的影响,能实现全天候的车辆定位。同时多线激光器的线数增加,减少了系统中采集器的数量,增加了系统安装、调试、处理的难度。通过多线激光器各条线获取的车辆轮廓进行简单拼接就获得车辆的完整轮廓,能够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分割,克服了车辆前后遮挡、并行车辆遮挡等问题,实现了车辆的准确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46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