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腔室间隙防雷装置吹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89152.2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8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邱凌;戴兵;齐小军;李雄;李晓堂;蒋先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水院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02 | 分类号: | H01T1/02;H01T4/02;H01T4/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间隙 吹弧 金属电极 硅胶绝缘材料 圆弧面 防雷装置 间隙防雷 多腔室 压强 高温高压气体 本实用新型 物理量指标 圆柱形空气 大气环境 对称布置 结构实现 快速释放 实现装置 最短距离 合围 底面 防雷 工频 连线 腔体 续流 绝缘 连通 嵌入 恢复 | ||
1.一种多腔室间隙防雷装置吹弧结构,包括嵌入在硅胶绝缘材料(m)中的两个对称布置的金属电极(d);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金属电极(d)圆弧面(e)之间的距离形成空气间隙g,且两个所述金属电极(d)圆弧面(e)之间最短距离的连线(a)位于所述空气间隙(g)内,所述空气间隙(g)在水平方向上的最短距离连线与所述连线(a)共线;
所述空气间隙(g)正下方由所述空气间隙(g)的底面、两个所述金属电极(d)的圆弧面(e)和所述硅胶绝缘材料(m)合围形成圆柱形空气腔体(c),所述空气间隙(g)正上方的所述硅胶绝缘材料(m)上开有与所述空气间隙(g)连通的圆柱形吹弧孔(t),且所述圆柱形吹弧孔(t)的轴线与两个所述金属电极(d)的对称线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腔室间隙防雷装置吹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吹弧孔(t)延伸至防雷装置本体表面后通过设置在所述硅胶绝缘材料(m)端部的凸台(f)继续延长直至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凸台(f)与所述硅胶绝缘材料(m)同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腔室间隙防雷装置吹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d)圆弧面(e)的曲面半径Re为4~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腔室间隙防雷装置吹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间隙(g)在水平方向上的最短距离连线长度lg为0.8~1.2mm,所述空气间隙(g)在平面方向上的直径为1mm,所述空气间隙(g)顶面距离所述连线(a)的距离为0.5mm,所述空气间隙(g)底面距离所述连线(a)的距离为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腔室间隙防雷装置吹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空气腔体(c)底面距离所述空气间隙(g)在水平方向上的最短距离连线的垂直距离lc在2~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腔室间隙防雷装置吹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吹弧孔(t)距离所述空气间隙(g)在水平方向上的最短距离连线的深度ht为8~14mm,且所述圆柱形吹弧孔(t)的直径dt为3~4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腔室间隙防雷装置吹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f)为由硅橡胶硫化而成的圆台形凸台,所述圆台形凸台的下底面半径R为3~4.5mm、上底面半径r为2.5~4mm,且R-r=0.5mm,所述圆台形凸台的高度h为3~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水院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水院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891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激光直接倍频的小型化蓝光激光器
- 下一篇:新型火花塞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