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布水管、布风管合用的生物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0430.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1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文;李南林;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一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风管 管道式加热装置 生物滤池 填料层 风机 本实用新型 控制装置 布水管 连接管 微生物生长 均匀铺设 出风口 穿孔管 进风口 最顶层 微生物 氧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布水管、布风管合用的生物滤池,包括填料层、布风管、风机、管道式加热装置、控制装置,所述管道式加热装置进风口连接风机,管道式加热装置和风机与控制装置相连,管道式加热装置的出风口通过连接管与布风管相连,连接管高于填料层最顶层,布风管均匀铺设在填料层内部,布风管为穿孔管。本实用新型为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合适的温度,构造一个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提高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滤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布水管、布风管合用的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在生物滤池中,微生物通过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氧化作用,从而使废水通过生物滤池使能得到净化。随着生物膜生长的越来越厚,生物滤池内的滤料的空隙将减小,滤池的通风情况将会变差,空气中的氧气也就越来越不容易进入生物膜,就会导致滤池的工作停顿下来。
在生物滤池中,铺设了很多层不同功能的管网,布水管主要用于均匀地将污水分布到滤池的每个位置,布风管主要是向滤料内部送恒温的风,现有技术布风管和布水管单独使用,停止布水时,布水管闲置,且布风管单独通风,效果不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生物滤池通风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布水管、布风管合用的生物滤池,在不增加填料层管道的基础上,改善通风效果,促进微生物生长,提高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布水管、布风管合用的生物滤池,包括填料层、布水管、布风管、送风主管,布水管和布风管铺设在填料层内部,送风主管与布风管相连,布水管的一端与送风主管相连接,并在布水管上与送风主管连接端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至少包括一次布水管和二次布水管。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管道式加热器,所述送风主管与管道式加热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布风管上与送风主管连接端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和布风管为穿孔管。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层上方有回填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布水管与送风主管相连,通过布水管对填料层通风,改善通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填料层、2-布水管、3-布风管、4-送风主管、5-阀门、6-回填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布水管、布风管合用的生物滤池,包括填料层1、布水管2、布风管3、送风主管4,布水管2和布风管3铺设在填料层1内部,送风主管4与布风管3相连,布水管2的一端与送风主管5相连接,并在布水管2上与送风主管5连接端设置有阀门5,布水管2至少包括一次布水管和二次布水管,送风主管4与管道式加热器连接,布风管3上与送风主管4连接端设置有阀门5,布水管2和布风管3为U-PVC穿孔管,填料层1为生化填料,填料层上方为回填土层6。
生物滤池在实际的运行中,布风和布水不是同步进行的。
一般情况下只有布风管的阀门是打开的,其余阀门是关闭的。当我们需要通过一次布水管对生物滤池的上部分进行送风时,就将连接一次布水管的阀门打开,关闭其他阀门;同样道理,如果要通过二次布水管对滤池中间部分送风时,就将连接二次布水管的阀门打开,关闭其他阀门。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一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瑞一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0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