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离界面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2014.X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7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乔保东;王魁珽;何煦春;韩连敬;彭建华;刘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92 | 分类号: | G01F23/2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管 分离柱 取料管 本实用新型 高度信息 检测装置 悬浮液液 悬浊液 预设 分界面位置 同一水平面 采集单元 导通单元 界面识别 依次设置 准确度 地连接 悬浮液 检测 导通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界面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检测管,且多个检测管放置于同一水平面,用于检测分离柱中悬浊液在不同预设深度处的密度;导通单元,包括多个取料管,多个取料管按照对应的预设深度依次设置于分离柱中,并对应地连接多个检测管,用于通过多个取料管将分离柱中的悬浊液导通至对应的多个检测管中;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多个检测管中悬浮液液面的高度信息;界面识别单元,依据多个检测管中悬浮液液面的高度信息,获取分离柱中悬浮液的分界面位置。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识别分离界面的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分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离界面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固固分离器是用于将不同的混合固体分离开的仪器,其中,一种固固分离器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悬浮液中的固体物质具有不同沉降速度,因此识别不同固体物质在沉降一定时间后,形成的分离界面,并对分离界面进行操作处理,而常用的识别分离界面的方式,通常是对沉降一段时间后的悬浮液进行摄像,通过图像处理进而识别分离界面。但是针对上述识别分离界面的方式,容易受到环境光线的干扰,同时悬浊液的颜色以及颜色的深浅、分离柱使用的材料透光度均影响上述识别分离界面的识别结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针对识别分离界面的准确度易受到环境光线、悬浊液的颜色和分离柱材料的透光度的影响,进而导致识别分离界面的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离界面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识别分离界面的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界面的检测装置,用于对分离柱中的分界面进行检测。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检测管,且多个所述检测管放置于同一水平面,用于检测所述分离柱中悬浊液在不同预设深度处的密度;导通单元,包括多个取料管,多个所述取料管按照对应的预设深度依次设置于所述分离柱中,并对应地连接多个所述检测管,用于通过多个所述取料管将所述分离柱中的悬浊液导通至对应的多个所述检测管中;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多个所述检测管中悬浮液液面的高度信息;界面识别单元,依据多个所述检测管中悬浮液液面的高度信息,获取所述分离柱中悬浮液的分界面位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取料管的预设深度依次相差相同的预设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调节单元,用于通过多个所述取料管将所述分离柱中的悬浊液导通至对应的多个所述检测管之后,调节多个所述检测管的所在位置,令多个所述检测管内的悬浊液液面位于对应的所述检测管的高度的4/5处至1/3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单元还包括:摄像头,用于拍摄多个所述检测管中悬浊液的液面高度,获取图像信息;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在摄像头拍摄所述检测管中悬浊液的液面高度并获取图像信息之后,提取所述图像信息中的图像特征,并对所述图像特征进行灰度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图像特征,其中,所述图像特征包括所述检测管中悬浊液的液面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界面识别单元还包括:第一界面识别模块,用于依据多个所述检测管中悬浮液液面的高度,获取多个所述取料管下端区域的悬浊液密度;第二界面识别模块,用于依据多个所述取料管下端区域的悬浊液密度,获取两个满足预设条件的所述取料管,其中,两个所述取料管对应的预设深度表示所述分离柱中悬浊液的分界面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条件为:两个所述取料管的预设深度相差预设高度,且两个所述取料管中的悬浊液密度的差值最大。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高度差为10mm至150mm。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界面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取料管通过所述固定装置沿分离柱内表面均匀分布于所述分离柱中。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界面的检测装置还包括:背景平板,其中,所述背景平板设置在多个检测管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2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