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2193.7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4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轻翔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34;B32B27/40;B32B27/08;B32B27/14;B32B27/02;B32B27/06;B32B27/36;B32B9/02;B32B9/04;B32B7/12;B32B7/08;B32B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韩燕燕;连围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物层 连接层 家纺面料 防静电层 防污层 抗静电 棉夹层 防污 本实用新型 纳米颗粒 纳米纤维 | ||
1.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包括第一织物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1)的顶部连接有棉夹层(2),所述棉夹层(2)的顶部连接有第二织物层(3),所述第二织物层(3)的顶部连接有防静电层(4),所述防静电层(4)的顶部连接有防污层(5),所述防污层(5)包括第三织物层(51),所述第三织物层(51)的顶部连接有纳米纤维(53),所述纳米纤维(53)的顶部连接有纳米颗粒(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1)的顶部通过第六连接层(9)与棉夹层(2)的底部粘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夹层(2)的顶部通过第五连接层(8)与第二织物层(3)的底部纬编方式相互编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织物层(3)的顶部通过第四连接层(7)与防静电层(4)的底部车缝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层(4)的顶部通过第三连接层(6)与防污层(5)的底部粘合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53)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层(54)与纳米颗粒(55)粘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1)的厚度为0.8-1.2毫米,所述第二织物层(3)的厚度为0.8-1.2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夹层(2)的厚度为1-2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织物层(51)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层(52)底部粘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层(52)上表面设有阵列分布的若干突起部A(10),所述突起部A(10)为三角型结构;
所述相邻的两个突起部A(10)之间形成压扣通道(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污抗静电多功能家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53)下表面压接PU层(30),所述PU层(30)下表面设置有阵列分布的若干突起部B(31),所述突起部B(31)包括设置在所述PU层(30)两端的突起部b1(32)以及设置在所述突起部b1(32)之间的突起部b2(33);
所述突起部b1(32)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突起部b2(33)为等腰梯形结构;
所述突起部b2(33)压扣在所述压扣通道(20)内;所述突起部A(10)的高为h1,所述突起部b2(33)的高为h2,所述h1=2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轻翔纺织有限公司,未经长兴轻翔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21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PP蜂窝板为基材的备胎盖板
- 下一篇:一种耐电解液腐蚀的复合铝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