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与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3378.X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9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丁高飞;吴炯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8F1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换热装置 冷凝管 壳管式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 管式冷凝器 固定圆环 叶轮轴承 换热面 冷凝器 流体 管壁 种壳 涡流 叶轮 冷却水进口 微生物滋生 高速自转 固定支架 强化换热 水流状态 梯度分布 旋转叶轮 滞流层 扰动 污垢 滞留 清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其包括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中安装有旋转叶轮以及叶轮轴承,所述叶轮轴承与所述固定圆环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架。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冷凝器,包括上述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以及冷凝管,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固定安装在冷凝管的冷却水进口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中的叶轮高速自转,对冷凝管内流体产生强烈扰动,从而打破管壁流体滞流层,使冷凝管内水流由直流变涡流,在水流的作用下,保持管壁换热面清洁,阻止污垢滞留和微生物滋生,不断改变冷凝管内梯度分布的水流状态,进一步提高换热面水流速度,强化换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与冷凝器。
背景技术
壳管式冷凝器是大型中央空调机组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它能把高温气体转变成液体,将系统热量传递给水带到室外。中央空调壳管式冷凝器的冷凝部分主要靠循环冷却水进行换热,一般形式为制冷剂走壳程,冷却水走管程,冷却水的水流状态影响制冷剂的冷凝效果。
现有技术所记载的冷凝器只对换热铜管的材质、形式(如采用螺旋管)进行强化换热,但是水在管中流动的时候,水流中心及管壁流态完全不一样,冷却水基本处于层流状态,换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与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包括: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中安装有旋转叶轮以及叶轮轴承,所述叶轮轴承与所述固定圆环之间设置有固定支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中间镂空,安装在所述固定圆环的一端。
一种冷凝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还包括冷凝管,所述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冷却水进口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个所述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固定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冷却水进口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管的冷却水进口端安装有中间镂空的冷凝管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中的叶轮高速自转,对冷凝管内流体产生强烈扰动,从而打破管壁流体滞流层,使冷凝管内水流由直流变涡流,在水流的作用下,保持管壁换热面清洁,阻止污垢滞留和微生物滋生,不断改变冷凝管内梯度分布的水流状态,进一步提高换热面水流速度,强化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壳管式冷凝器强化换热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冷却水进口端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33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