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3662.7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4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薛相林;陈海月;吴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4 | 分类号: | H01H13/14;H01H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王维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帽 开关组件 可挠 按键结构 开口 触感 壳体 变形 挤压 按压 本实用新型 触发开关 公知按键 中心轴线 组件设置 反馈 按压键 力传递 触发 偏离 体内 | ||
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括一壳体、一开关组件、一键帽以及一可挠组件;该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关组件设置于该壳体内且偏离于该开口的一中心轴线;该键帽位于该开口内;该可挠组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开关组件之间并分别抵靠该键帽与该开关组件,且该可挠组件适于受到该键帽的挤压而变形并触发该开关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挠组件受到键帽的挤压将施于键帽上的力传递至可挠组件所抵靠的开关组件,从而有效的触发开关组件。此外,由于可挠组件的变形,因此使用者按压键帽的触感及反馈感相对公知按键的设计会较为一致,进而达成良好的按压反馈触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且特别涉及一种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携带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笔记本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等,已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种不同环境中。一般而言,携带式电子装置都具有实体的按键以提供基本的人机操作接口。由于携带式装置的外观设计或内部空间的限制,导致开关以偏离按键的中心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的设计中,由于开关偏离按键的中心,导致使用者在按键上不同的部位按压时,会得到不同的反馈触感。甚至按压按键部分位置时,无法触发开关,导致按键无功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按键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可提供良好的按键反馈触感以及良好的触发性。
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包括一壳体、一开关组件、一键帽以及一可挠组件;该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关组件设置于该壳体内且偏离于该开口的一中心轴线;该键帽位于该开口内;该可挠组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开关组件之间并分别抵靠该键帽与该开关组件,且该可挠组件适于受到该键帽的挤压而变形并触发该开关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组件包括一弹性弯折条。弹性弯折条包括一顶部以及至少一支脚。顶部抵靠键帽。至少一支脚倾斜地延伸自顶部且抵靠开关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支脚包括两个支脚。各支脚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两支脚的两第一端分别倾斜地延伸自顶部。两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第一端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还包括位于内部的一支撑部。开关组件与支撑部分别位于开口的中心轴线的两侧。两支脚分别抵靠开关组件与支撑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键帽适于挤压可挠组件的顶部。两支脚分别向远离于彼此的方向变形并触发开关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还包括位于内部的一支撑部。开关组件与支撑部分别位于开口的中心轴线的两侧。可挠组件包括一弹性弯折条及连接于弹性弯折条的一连接件。弹性弯折条抵靠于键帽,且连接件分别抵靠于开关组件与支撑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弯折条包括弯折连接的多个段部,且各段部的延伸方向不垂直于连接件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弯折条呈Z字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弯折条弯折为平形四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键帽包括两翼部。壳体还包括位于内部的两限位件。两限位件位于两翼部的下方,以限制键帽的移动行程。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通过将可挠组件设置于键帽与开关组件之间并分别抵靠键帽与偏离键帽的中心轴线的开关组件,且可挠组件可以通过受到键帽的挤压以将施于键帽上的力传递至可挠组件所抵靠的开关组件。如此一来,可挠组件可以有效的触发开关组件。此外,在上述的配置中,由于可挠组件的变形,因此使用者按压键帽的触感及反馈感相对公知按键的设计会较为一致,进而达成良好的按压反馈触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可同时增进按键结构的触发性并具有良好的触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3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