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夹铁件模具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4476.5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9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阳鑫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36 | 分类号: | B29C43/36;B29C43/50;B29C43/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模顶杆 橡胶夹 铁件 模具改进 模穴 通孔 下模 本实用新型 让位孔 模腔 上模 挡板 传统平板 模压方式 生产效率 同轴位置 合模时 顶出 夹铁 开模 三层 脱模 止挡 成型 增设 脱离 配合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橡胶夹铁件模具改进结构,包括上模、中模、下模、脱模顶杆,中模内设有模穴,合模时,上模、中模、下模相互配合,在内部形成一产品模腔,橡胶夹铁件在模腔中生产成型;模穴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在与第一通孔同轴位置的下模上还设有让位孔,脱模顶杆插设在第一通孔及让位孔内;所述的夹铁件模具改进结构还包括在开模时用于止挡脱模顶杆下降的挡板;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层模压方式,增设脱模顶杆,使在模压完成后,脱模顶杆能将橡胶夹铁件产品顶出而脱离模穴,解决传统平板模压完成后橡胶夹铁件脱模困难的缺陷,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夹铁件模具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橡胶夹铁件,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橡胶和铁件一起成型,但因橡胶夹铁件产品的底部有金属件,传统的平板模压方式生产成型后,因金属件不易变形,模压完成后金属件与产品模腔紧密配合,导致传统的平板模压生产方式具有产品脱模困难的缺陷,致使生产效率低下,且在脱模过程中,若操作不当还可能对产品的品质造成影响,导致降低了良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夹铁件模具改进结构,其主要解决的是传统的平板模压方式生产成型后,因金属件不易变形,模压完成后金属件与产品模腔紧密配合,导致传统的平板模压生产方式具有产品脱模困难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橡胶夹铁件模具改进结构,包括上模、中模、下模、脱模顶杆,所述中模内设有模穴,合模时,所述上模、中模、下模相互配合,在内部形成一产品模腔,橡胶夹铁件在模腔中生产成型;所述模穴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在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位置的下模上还设有让位孔,所述脱模顶杆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及让位孔内;所述的夹铁件模具改进结构还包括在开模时用于止挡所述脱模顶杆下降的挡板,在开模时,所述脱模顶杆能使夹铁件产品脱离所述模穴,便于取件。
进一步,所述挡板上还设有当合模时可供所述脱模顶杆穿过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所述挡板穿设于所述下模内,在所述下模内,所述挡板可相对下模左右滑动,使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所述脱模顶杆的下降状态。
进一步,所述脱模顶杆在产品模腔底部左右各设一套,利于在顶出时平衡橡胶夹铁件。
进一步,所述脱模顶杆的上部形成一倒圆台,该倒圆台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相配合,使所述脱模顶杆在合模时其上部卡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橡胶夹铁件模具改进结构在传统的平板模压方式中增设脱模顶出结构,在模压完成后,通过脱模顶杆的顶出作用,使橡胶夹铁件产品脱离模穴,方便取件,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模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模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模;
2、中模,21、模穴,211、第一通孔;
3、下模,31、让位孔;
4、脱模顶杆;
5、挡板,51、第二通孔;
6、橡胶夹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阳鑫橡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阳鑫橡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44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橡胶片材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橡胶密封圈模具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