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硬度低摩擦系数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6507.0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7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汪鸿涛;李明辉;张继成;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尔安达(安徽)纳米涂层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宣城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模具 浇注系统 高硬度 低摩擦系数 制备工艺 定模 动模 注塑 注塑模具型腔 本实用新型 生产成本低 闭合 安全环保 表面设置 表面硬度 减少摩擦 降低生产 流道表面 纳米涂层 熔融塑料 润滑性能 生产效率 使用寿命 塑料产品 一次成模 化学镀 脱模 沉积 模具 磨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硬度低摩擦系数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部分(1)和动模部分(2),注塑时定模部分(1)与动模部分(2)闭合构成浇注系统(3)和型腔(4),所述的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和型腔部分,所述浇注系统(3)的流道表面和型腔(4)表面设置有纳米涂层。模具具有较优良的润滑性能和较高硬度,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摩擦磨损,增加熔融塑料的流动性以及注塑模具型腔表面硬度,从而极大提高塑料产品的一次成模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脱模难度,延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涂层采用化学镀制备工艺,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沉积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结合强度好的优点,无任何有害成分,安全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涂覆高硬度低摩擦系数涂层的注塑模具,属于模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生产塑胶制品极为关键的加工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模具浇注系统和型腔是注塑模具的关键部位,它们表面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模具的整体使用寿命。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我们的联系变的越来越紧密。
注塑模具作为塑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工具,有许多缺点,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感觉到不方便,比如模具型腔是使用过程中与产品直接接触部分,没有涂覆涂层的模具经常会出现产品脱模困难,同时由于传统的润滑涂层硬度不足,即会影响产品质量又会造成模具型腔表面的损伤,这样便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和不必要的损失。
以往注塑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多为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普遍运用在注塑模具上。具体可以划分为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渗硫,渗硼等技术。
目前,随着注塑模具服役环境的愈发恶劣,传统表面处理技术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其综合性能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为了使注塑模具性能充分满足在生产中高硬度、低摩擦系数等各种要求,这样便对涂层材料的硬度、耐摩擦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注塑模具型腔表面的涂层具有高硬度和低摩擦系数等性能,这样便能保证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顺利脱模,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因而寻求对注塑模具其他的表面处理技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硬度低摩擦系数的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硬度低摩擦系数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部分(1)和动模部分(2),注塑时定模部分(1)与动模部分(2)闭合构成浇注系统(3)和型腔(4),所述的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和型腔部分,所述浇注系统(3)的流道表面和型腔(4)表面设置有纳米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涂层包括依次在基体(5)上通过化学镀法沉积形成的Ni-P层(6)和Ni-P-PTFE层(7);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涂层厚度为5.0~7.0μm,其中Ni-P层(6)厚度为3.5~4.5μm,Ni-P-PTFE层(7)厚度为1.5~2.5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具具有较优良的润滑性能和较高硬度,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显著减少摩擦磨损,增加熔融塑料的流动性以及注塑模具型腔表面硬度,从而极大提高塑料产品的一次成模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脱模难度,延长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涂层采用化学镀制备工艺,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沉积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结合强度好的优点,无任何有害成分,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涂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定模部分,2.动模部分,3.浇注系统,4.型腔,5.基体,6.Ni-P层,7.Ni-P-PTFE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尔安达(安徽)纳米涂层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比尔安达(安徽)纳米涂层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6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杆衬套注射模具
- 下一篇:耐磨悬浮地板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