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蓄热燃烧装置排烟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98534.1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7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武恒;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66 | 分类号: | F23D14/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回路 蓄热体 废气控制 燃气废气 双蓄热 排烟 自动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燃烧装置 上位机 空气蓄热体 保护设备 节能减排 排烟系统 人员操作 温度辐射 装置组成 串级 燃气 燃烧 干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蓄热燃烧装置排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废气控制回路和燃气废气控制回路,所述空气废气控制回路和燃气废气控制回路相同,所述空气废气控制回路和燃气废气控制回路分别与上位机连接,所述上位机用于设定排烟温度值。本实用新型可对双蓄热燃烧温度辐射装置组成的排烟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无需操作员太多干预,仅需给串级控制回路设定一个温度值即可,提高了空气蓄热体及燃气蓄热体的利用率,避免一路蓄热体过度利用另一路蓄热体未充分利用的问题,提高蓄热体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保护设备、降低操作人员操作难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蓄热燃烧装置排烟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蓄热燃烧装置由高效蓄热式回收系统(由空气预热蓄热体、燃气预热蓄热体组成)、换向阀、控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是通过换向阀在同一周期内使一对蓄热式烧嘴中的一个燃烧,另一个排烟;下一个周期两侧烧嘴状态相反,一个排烟,另一个燃烧。其优点是热效率可达75%,这种换向式燃烧方式改善了炉内的温度均匀性。很方便地把燃气和助燃空气预热到1100℃,减低了排烟温度,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热量,可使用低热值燃料,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由于蓄热燃烧装置燃烧环境开敞且无点火烧嘴的干扰,双蓄热烧嘴的两个排烟管路之间排烟流量根据炉压状况容易实现平衡分配,排烟温度易于控制。
由于工作制度及生产方式的差异且还需考虑节能减排的目标,故双蓄热燃烧温度辐射装置常用于物料与燃烧氛围隔离的应用场景,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燃烧装置的两个换向阀后的排烟量容易出现不能均匀分配的情况,并会导致其中一个换向阀的排烟温度超高而切断,从而使该燃烧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同时还会造成操作人员手动调节强度大、难度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蓄热燃烧装置排烟自动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可对双蓄热燃烧温度辐射装置组成的排烟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无需操作员太多干预,仅需给串级控制回路设定一个温度值即可,提高了空气蓄热体及燃气蓄热体的利用率,避免一路蓄热体过度利用另一路蓄热体未充分利用的问题,提高蓄热体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保护设备、降低操作人员操作难度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蓄热燃烧装置排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废气控制回路和燃气废气控制回路,
上位机分别与所述空气废气控制回路和燃气废气控制回路连接,为所述空气废气控制回路和燃气废气控制回路设定排烟温度值;
所述空气废气和/或燃气废气控制回路分别包括:温度PID、压力PID、引风机变频器、压力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温度PID连接,将检测到的排烟管路内气体的温度反馈到所述温度PID中;
所述温度PID与所述压力PID连接,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与所述压力PID连接,将检测到的所述排烟管路内气体的压力和所述温度PID给出的压力设定值发送到所述压力PID中;
所述引风机变频器设置于所述排烟管路上,所述压力PID与所述引风机变频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排烟管路内气体的压力,通过调节所述气体的压力改变所述排烟管路排烟量。
优选的,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压力变送器和感压元件,其中,
所述感压元件设置于所述排烟管路上;
所述压力变送器分别与所述感压元件和所述压力PID连接,用于将感压元件检测到的压力数据传送到所述压力PID中。
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热电阻和温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热电阻设置于所述排烟管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985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