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00746.9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8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平;张天喜;钱民;唐浩;刘同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9/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朱法恒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闭式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 可调节 连接管 引流管 管体 旋钮 转轴 插入通孔 调节方便 管体两端 管体外壁 环形凸棱 锥管结构 上端 胸腔 阀芯 返流 夹伤 通孔 凸台 外壁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管,包括管体以及连接在管体两端的接头,在管体外壁中部设置有凸台,在凸台上设置有通孔,转轴的下端插入通孔后与管体中的阀芯连接,在转轴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接头为锥管结构,在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棱。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连接到胸腔闭式引流管上,并通过调节旋钮来控制引流管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量,防止气体或者液体返流进入胸腔,而且调节方便快捷,避免夹伤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管,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患者在外出检查或者翻身时,为了防止气体或者液体返流进入胸腔,必须夹闭引流管。临床上一般使用小夹子或者止血钳夹闭,其缺点是操作不规范,且夹子易损坏引流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气体或者液体返流进入胸腔的可调节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管,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管,包括管体以及连接在管体两端的接头,在管体外壁中部设置有凸台,在凸台上设置有通孔,转轴的下端插入通孔后与管体中的阀芯连接,在转轴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旋钮。
所述接头为锥管结构,在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棱。
所述阀芯为半球形结构。
所述调节旋钮的径向连接有指向头。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连接到胸腔闭式引流管上,并通过调节旋钮来控制引流管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量,防止气体或者液体返流进入胸腔,而且调节方便快捷,避免夹伤引流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管体,2-接头,3-环形凸棱,4-凸台,5-调节旋钮,6-指向头,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调节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1以及连接在管体1两端的接头2,在管体1外壁中部设置有凸台4,在凸台4上设置有通孔,转轴7的下端插入通孔后与管体1中的阀芯8连接,在转轴7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旋钮5。所述接头2为锥管结构,在接头2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棱3,提高接头2与引流管连接时的密封性。所述阀芯8为半球形结构。所述调节旋钮5的径向连接有指向头6,便于区别阀芯8是否打开或者关闭。
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连接到胸腔闭式引流管上,并通过调节旋钮5来控制引流管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量,防止气体或者液体返流进入胸腔,而且调节方便快捷,避免夹伤引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0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