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抗水压衬砌段的限压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08018.2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3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韦远飞;葛正辉;杨枫;唐协;郑金龙;田志宇;李泳伸;李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岩 中央排水沟 引流管 抗水压 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 初期支护 排水系统 出水端 进水端 隧道 边墙 衬砌 限压 限量 排水 地下水环境 隧道安全性 排水领域 生态环境 隧道径向 引流 蓄水量 减小 排出 伸入 连通 积水 保证 穿过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隧道抗水压衬砌段的限压排水系统,属于隧道排水领域,目的是能对富水段围岩进行有效限量排水,保证隧道安全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设置于两侧边墙底部的横向引流管和安全阀,横向引流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出水端伸入中央排水沟内与中央排水沟相连通,进水端沿隧道径向穿过边墙延伸至抗水压初期支护段对应的围岩;安全阀安装于横向引流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横向引流管连通抗水压初期支护段对应的围岩与中央排水沟,将围岩中的积水引流至中央排水沟,通过中央排水沟排出。并通过在横向引流管上设置安全阀,实现了限量排水,保证了围岩中稳定的蓄水量,保护了地下水环境,尽可能地减小了对围岩的影响,维持了围岩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排水领域,具体的是隧道抗水压衬砌段的限压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的工程结构物,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矿山、水利及国防等领域。隧道的排水系统是隧道建设、正常使用及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其通常包括设置于隧道中线路面下的沿隧道纵向的中央排水沟、设置于两侧边墙下部的沿隧道纵向的边墙纵向排水管、设置于边墙及拱墙背后的环向排水管及路面下的沿隧道横向的横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设置于初期支护的内侧,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边墙纵向排水管连通,将隧道的墙背水引至边墙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连通边墙纵向排水管与中央排水沟,将汇集到边墙纵向排水管的水引入中央排水沟排出。
然而,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修建隧道的地区越来越广,隧道纵向长度越来越长。随着隧道纵向长度的增加,隧道不可避免会跨越地质情况复杂的地质段,如地表常年流水的泥石流堆积体、或者岩溶地下水发育的地段。地下水在围岩内大量聚集,且具备承压性,补给稳定,从而影响隧道的结构安全性。而隧道的常规排水系统排水能力有限,若任由其自由排放,可能会导致隧道排水能力不足,或者长期冲刷造成衬砌结构破坏等问题,并且地下水的大量疏干,可能对地下水系统、地表植被以及人畜用水造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抗水压衬砌段的限压排水系统,能对富水段围岩进行有效限量排水,保证隧道的安全性,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抗水压衬砌段的限压排水系统,所述隧道抗水压衬砌段沿其环向包括两侧的边墙和顶部的拱墙;所述限压排水系统包括中央排水沟,还包括设置于两侧边墙底部的横向引流管和安全阀,所述横向引流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出水端伸入中央排水沟内与中央排水沟相连通,进水端沿隧道径向穿过边墙延伸至边墙底部对应的围岩;所述安全阀安装于横向引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引流管由进水端至出水端方向呈向下倾斜趋势,且倾斜坡度为2%-3%。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阀设置于横向引流管的出水端。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引流管与中央排水沟的沉沙井一一对应,所述横向引流管的出水端伸入中央排水沟的沉沙井。
进一步的,沿沉沙井竖直方向,所述横向引流管的出水端位于沉沙井的中部或者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引流管为热轧无缝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横向引流管连通抗水压初期支护段对应的围岩与中央排水沟,将围岩中的积水引流至中央排水沟,通过中央排水沟排出。并通过在横向引流管上设置安全阀,当围岩中水压达到设定值时,安全阀打开,将围岩中的水排出;当围岩中水压低于设定值时,安全阀关闭,不进行排水,实现了限量排水,保证了围岩中稳定的蓄水量,保护了地下水环境,尽可能地减小了对围岩的影响,维持了围岩的稳定性,提高了隧道抗水压衬砌段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8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隧道沟槽构造
- 下一篇:一种矿井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在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