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08529.4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2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田晨晨;李学崑;郭国强;张云;王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4D3/10 | 分类号: | B24D3/10;B24D18/00;B24D3/34;B24D5/10;B33Y10/00;B33Y30/00;B33Y40/00;B33Y7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结合剂 砂轮 打印 多孔结构 砂轮磨削 本实用新型 砂轮基体 磨削 超硬磨料 磨削表面 容屑空间 气孔率 散热 成型 烧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所述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包括砂轮基体和套设在所述砂轮基体外侧的砂轮磨削主体,所述砂轮磨削主体由3D打印成型,所述砂轮磨削主体具有随机多孔结构且包括金属结合剂和超硬磨料,所述随机多孔结构的体积与所述砂轮磨削主体的体积之比的范围为15%~4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可以大大增加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的气孔率和容屑空间,改善磨削区域散热,减少磨削烧伤,提高磨削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3D 打印砂轮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高速精密磨削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界对超硬砂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脂和陶瓷结合剂砂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而金属结合剂砂轮由于其具有磨粒把持力强、结合强度高、耐磨性好、成型性能好、寿命长以及能承受较大载荷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陶瓷、光学玻璃、硬质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磨削加工。
然而,传统烧结成型的金属结合剂超硬磨料砂轮具有以下局限性:结合剂比较密实,砂轮中气孔很少或几乎没有气孔,自锐性差,容屑空间小,砂轮表面容易堵塞、冷却性能差、易烧伤工件表面,影响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所述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可以大大增加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的气孔率和容屑空间,改善磨削区域散热,减少磨削烧伤,提高磨削表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造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的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包括砂轮基体和套设在所述砂轮基体外侧的砂轮磨削主体,所述砂轮磨削主体由3D打印成型,所述砂轮磨削主体具有随机多孔结构且包括金属结合剂和超硬磨料,所述随机多孔结构的体积与所述砂轮磨削主体的体积之比的范围为15%~4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通过3D打印制造出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砂轮磨削主体,随机多孔结构的体积与砂轮磨削主体的体积之比的范围为15%~45%,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具有较高的气孔率和容屑空间,将封闭式磨削变为开放式磨削,由此可以减少砂轮堵塞,增加磨削液的浸润性,改善磨削区域散热,减少磨削烧伤,提高磨削表面质量。另外,随机多孔结构可以根据磨削条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特定磨削条件下的磨削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定制化砂轮的优化设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3D打印砂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金属结合剂制备成微粉形式且所述金属结合剂的粒径为20微米到50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超硬磨料为金刚石磨料和立方氮化硼磨料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超硬磨料的粒径为20微米到200微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随机多孔结构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生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造上述所述的具有随机多孔结构的金属结合剂 3D打印砂轮的装置,包括:运动控制平台;和激光打印装置,所述激光打印装置与所述运动控制平台相连;其中,所述运动控制平台包括:基座;回转工作台,所述回转工作台可旋转地设在所述基座上;龙门架,所述龙门架设在所述基座上;水平运动平台,所述水平运动平台设在所述龙门架上且水平可移动;竖直运动平台,所述竖直运动平台与所述水平运动平台相连且竖直可移动;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回转工作台、所述水平运动平台和所述竖直运动平台信号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清华大学;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08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