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药物离体肠吸收研究中翻转肠囊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10463.2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2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徐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8 | 分类号: | G01N33/4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荣玲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棒 凸起部 肠囊 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 辅助装置 翻转 肠吸收 离体 乳突 长度方向延伸 肠壁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物离体肠吸收研究中翻转肠囊辅助装置,包括玻璃棒本体,所述玻璃棒本体为圆柱体,在玻璃棒本体的一侧端面设有沿玻璃棒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乳突形凸起部,且凸起部的纵向截面积大于玻璃棒本体的纵向截面积,在玻璃棒本体与凸起部之间设有凹陷部,且凹陷部的直径小于玻璃棒本体的直径。本实用新型通过乳突形的凸起部使肠囊更容易套到玻璃棒的端部上,又不易破坏肠壁,同时,通过凹陷部使玻璃棒与肠囊更容易进行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体肠囊吸收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离体肠吸收研究中翻转肠囊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学及生物学领域,肠道对药物、养分等的吸收和动力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体肠回流法、肠襻法、分离肠黏膜法、外翻转肠囊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等,而对于离体肠吸收研究多采用外翻转肠囊法。外翻转肠囊法是1954年Wilson和Wiseman建立的一种研究肠道吸收特性的方法,该方法先将动物进行麻醉在无痛状态下立即分离小肠,将肠囊一端套于玻璃棒上,另一端结扎后外翻,再置于含有药物的K-R溶液中,定时从肠囊内外两侧取样,测定药物浓度变化的一种生理学试验方法。考虑到组织活性,实验时间不宜过长。然而在外翻转肠囊真正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是一方面玻璃棒与肠囊之间不易固定,易脱落,且肠囊翻转效果不好;另一方面玻璃棒的端部不易被肠囊套上,而且容易破坏肠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肠囊与玻璃棒易于固定,且便于对肠囊进行翻转的药物离体肠吸收研究中翻转肠囊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药物离体肠吸收研究中翻转肠囊辅助装置,包括玻璃棒本体,所述玻璃棒本体为圆柱体,在玻璃棒本体的一侧端面设有沿玻璃棒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乳突形凸起部,且凸起部的纵向截面积大于玻璃棒本体的纵向截面积,在玻璃棒本体与凸起部之间设有凹陷部,且凹陷部的直径小于玻璃棒本体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包括前端凸起和与前端凸起水平连接的中部凸起,所述中部凸起与凹陷部连接,中部凸起为圆球形,所述前端凸起为半椭球体,所述前端凸起纵向截面直径小于中部凸起的纵向截面直径。
优选地,所述前端凸起的纵向截面直径沿玻璃棒本体长度方向为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玻璃棒的端部设计成乳突形的凸起部,凸起部的纵向截面积大于玻璃棒本体的纵向截面积,该乳突形的凸起部使肠囊更容易套到玻璃棒的端部上,同时又不易破坏肠壁。
2、为了使肠囊与玻璃棒之间能更好地进行固定,在乳突形凸起部与玻璃棒本体之间设有凹陷部,且凹陷部的直径小于玻璃棒本体的直径,通过细绳将肠囊与玻璃棒进行位置固定时,凹陷部使两者更容易进行固定。
3、这两种改进均能够加速本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大大缩短翻转肠囊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方式下玻璃棒与肠囊的位置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肠囊的位置关系图;
其中:1玻璃棒、1.1玻璃棒本体、1.2凹陷部、1.3凸起部、1.31前端凸起、1.32中部凸起、2肠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04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式呼气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流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