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酯聚合釜反应物料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10747.1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6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段红军;赵森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乐森石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11/02 | 分类号: | C08J11/02;B01D3/00;C08L67/00 |
代理公司: | 河南广文律师事务所 41124 | 代理人: | 王自刚 |
地址: | 47101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馏 反应物料 壳体 连接管 水箱 水泵 本实用新型 回收装置 物料收集 抽气泵 环形管 聚合釜 排气扇 聚酯 减压蒸馏 壳体内部 抽气管 回液管 进液管 风扇 垫块 挥发 空腔 盘管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酯聚合釜反应物料回收装置,包括第一蒸馏壳体、第二蒸馏壳体、抽气管、第一物料收集盒、进液管、第一PTC发热体、第二PTC发热体、第一水箱、第一水泵、第一连接管、第一环形管、抽气泵、空腔、回液管、第二连接管、第二水泵、第二水箱、第二物料收集盒、第三PTC发热体、第四PTC发热体、排气扇、第二环形管、第三水箱、第三水泵、第三连接管、垫块、盘管和风扇。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抽气泵和排气扇,可在第一蒸馏壳体和第二蒸馏壳体内部进行减压蒸馏,可减少反应物料的挥发浪费,通过第一蒸馏壳体和第二蒸馏壳体两次蒸馏可提高反应物料的回收效果,可避免反应物料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物料回收装置,具体为一种聚酯聚合釜反应物料回收装置,属于聚合釜物料回收设备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合釜是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设备之一;在聚合釜再进聚酯反应后,反应物料中会含有新戊二醇等醇类和反应产生的水形成的水溶液,新戊二醇的用途很广,值得回收利用。
一般新戊二醇等醇类从水溶液中提纯时,可能会使新戊二醇等醇类挥发进入空气中可能会造成浪费和污染;新戊二醇等醇类回收时,可能会使新戊二醇等醇类粘覆在容器的内壁上,可能无法及时收集,可能会造成浪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聚酯聚合釜反应物料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聚酯聚合釜反应物料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聚酯聚合釜反应物料回收装置,包括第一蒸馏壳体以及第二蒸馏壳体,所述第一蒸馏壳体和第二蒸馏壳体底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物料收集盒和第二物料收集盒,所述第一蒸馏壳体侧壁嵌合安装有第一PTC发热体和第二PTC发热体,所述第二蒸馏壳体侧壁嵌合安装有第三PTC发热体和第四PTC发热体,所述第一蒸馏壳体一侧和第二蒸馏壳体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所述第二蒸馏壳体另一侧设有第三水箱,所述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内部分别放置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输出端分别连通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分别连通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所述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底部侧壁均开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二蒸馏壳体顶部嵌合安装有排气扇;
所述第一蒸馏壳体连通抽气管,所述抽气管末端与第二蒸馏壳体连通,抽气管一端连通抽气泵,所述抽气管内壁开有空腔,所述空腔底端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空腔顶端连通回液管,所述回液管末端连通盘管,且盘管末端贯穿第二水箱顶部侧壁,所述第二水箱底部通过垫块固定安装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第一蒸馏壳体和第二蒸馏壳体底部为圆锥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蒸馏壳体一侧连通进液管,且进液管表面固定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盘管与第二水箱固接,且盘管位于风扇底部。
优选的,所述排气扇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排气扇贯穿第二蒸馏壳体顶部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物料收集盒和第二物料收集盒外表面均固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抽气管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且抽气管为J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抽气泵位于第一蒸馏壳体内部,且抽气泵与第一蒸馏壳体底部侧壁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通过抽气泵和排气扇,可在第一蒸馏壳体和第二蒸馏壳体内部进行减压蒸馏,可减少反应物料的挥发浪费,通过第一蒸馏壳体和第二蒸馏壳体两次蒸馏可提高反应物料的回收效果,可避免反应物料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乐森石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乐森石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0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