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制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12439.2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3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正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C11/16 | 分类号: | A21C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南投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段 出料孔 挤制 模具结构 入料口 锥状管体 外端面 本实用新型 锯齿状结构 结构形状 料通道 体内部 延伸性 锥状管 凹陷 渐扩 料口 模具 连通 断裂 变形 运作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挤制模具结构,针对挤制模具得出料口端面所存在的锯齿状结构,长时间运作时容易有变形、断裂等状况,造成相关延伸性的问题加以改进;所述挤制模具结构主要包括:锥状管体依位置定义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第二管段外端面形成有入料口;锥形出料孔形成于第一管段外端面;以及至少三个沟槽凹陷形成于第一管段外表面,至少三个沟槽以供改变锥形出料孔水平截面的结构形状;其中,锥状管体的宽度自锥形出料孔处往入料口的方向渐扩,且锥状管体内部形成有连通入料口与锥形出料孔的容料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制模具,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挤制高黏度物质的挤制模具之创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面条或冬粉等的自动制造方式将生面团置入挤出式面团机中,而生面团在面团机所提供的高压力作用下,另于面团机前端设有的挤制模具挤压而出,达到自动制作面条的目的。其中,如图1所示,挤制模具包括一中空管体10,并具有一入料口11及一出料口12,于中空管体10得出料口12端面开设有锯齿状的边缘13,以供挤压出非正圆形断面的面条。此种挤制模具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之问题点:由于挤制模具于中空管体10的出料口12端面以剖设切断出锯齿状结构,如此结构设计除了其外观具有尖锐或突出边缘13,容易刺伤操作人员之外,且所述锯齿状结构将会造成中空管体10无法维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进而影响习知挤制模具的结构强度;再者,由于中空管体10内的生面团具有高黏度,必须利用面团机所提供的高压推力而逐一导出形成面条,然而在挤制模具的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形中,若其在长时间且高压的环境下运作,极容易于所述锯齿状结构发生变形、龟裂甚而断裂之虞,更甚其断裂的部分或金属屑可能会挤制于面条中,另还有锯齿状的尖锐结构也难以清洁而造成重大食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制模具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挤制模具结构包括一锥状管体依位置定义一第一管段与一第二管段,第二管段外端面形成有一入料口;一锥形出料孔形成于第一管段外端面;以及至少三个沟槽凹陷形成于第一管段外表面,至少三个沟槽以供改变锥形出料孔水平截面的结构形状;其中,锥状管体的宽度自锥形出料孔处往入料口的方向渐扩,且锥状管体内部形成有一连通入料口与锥形出料孔之容料通道。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通过形成于第一管段外表面的沟槽,用以改变锥形出料孔水平截面的结构形状,其能维持锥状管体在结构上的完整性,进而保持良好的结构强度,故相较于现有挤制模具具有不易变形,而有提高使用的耐久度的效能。再者,由于其外观并不具有尖锐或突出边缘,除了避免操作人员使用时不慎划伤等问题,且本实用新型在长时间且高压的环境下使用时,相较于现有挤制模具不会发生变形、龟裂、断裂或其延伸性的问题,以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而特具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挤制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挤制模具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3是承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承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挤制模具结构包括一锥状管体20,锥状管体20配合一挤制装置(图面省略绘示)使用,挤制装置提供一挤制物质(图面省略绘示)输送的压力,将挤制物质传送至锥状管体20中。其中挤制物质可为高黏度物质,例如面粉、荞麦粉、米粉、大麦粉、冬粉群组中其中一者或其组合所制成的面食类食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正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正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24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