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编程虚拟键盘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13083.4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8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侯润民;胡达;侯远龙;高强;王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宝庆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指令 下载 触摸屏显示模块 键盘输出模块 继电器模块 电源模块 检测装置 控制模块 通信模块 虚拟键盘 触摸屏 可编程 编程 继电器 读取 发送 读取测试 工作电压 键盘设备 键盘指令 输出模式 计算机 关机 断开 键盘 接通 开机 存储 指令 测试 输出 | ||
一种可编程虚拟键盘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继电器模块、下载通信模块、键盘输出模块、编程用计算机、触摸屏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用于实现已下载的操作指令的存储与读取,根据测试人员在触摸屏上的操作控制对应的键盘及继电器输出;继电器模块按操作指令进行接通、断开,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开机、关机操作;下载通信模块负责接收编程用计算机发送的一系列操作指令;键盘输出模块负责按PS2及USB协议发送键盘指令;触摸屏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当前已下载的操作指令、当前正在执行指令、键盘设备输出模式等,并读取测试人员在触摸屏上的操作;电源模块提供工作电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仪器设备测试技术,特别是一种可编程虚拟键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型仪器和武器系统中,大多使用通用电脑键盘作为用户输入设备。在设备的研发过程中,通常会使用长时间持续工作来测试工作效果或是验证当前设备的可靠性。在此测试期间,通常是采用人工手动输入或是从程序内部设定输入指令的方式控制待测设备的工作。
使用人工手动输入的方式,就意味着需要多名测试人员长时间的重复工作,而且测试人员的长时间重复操作可能使待测设备面临不安全的错误操作的隐患,对于比较精密的仪器或设备一次不安全操作可能就意味着巨大损失。而使用程序内部设定好输入指令的方式进行测试能较好的避免不安全误操作的发生,且测试效率高于人工手动输入。但是使用程序内部设定输入指令的方式可能不方便实时更换待测试的工作指令,而且有时待测设备可能并不方便提前设定工作指令。另一方面从程序内部载入输入意味着待测设备的关于键盘输入部分的通信程序和硬件结构并没有参与到当前的长时间重复工作当中,不能测试是否在这部分存在隐患,也不能较好的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编程虚拟键盘检测装置。该方法为设备的长时间工作测试提供一种更方便、有效的测试手段。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编程虚拟键盘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继电器模块、下载通信模块、键盘输出模块、编程用计算机、触摸屏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实现已下载的操作指令的存储与读取,根据测试人员在触摸屏上的操作控制对应的键盘及继电器输出;所述继电器模块按操作指令进行接通、断开,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开机、关机操作;所述下载通信模块负责接收编程用计算机发送的一系列操作指令;所述键盘输出模块负责按PS2及USB协议发送键盘指令;所述触摸屏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当前已下载的操作指令、当前正在执行指令、键盘设备输出模式等,并读取测试人员在触摸屏上的操作;所述电源模块提供工作电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与人工手动输入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快速的键盘输入,而且通过提前设置好将要执行的键盘操作指令,可以避免不安全操作的产生;测试成本更低;(2)与程序内部设定输入指令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更新测试用的键盘输入而不用更改设备内控制程序,使用方便;而且,本实用新型按设定好的指令输出键值,可以更好地模拟设备正常工作时的用户输入,可以较为完整地对待测设备进行测试。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编程虚拟键盘装置的系统总体设计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编程虚拟键盘装置软件流程图。
图3是STM32芯片引脚外接图。
图4是编程用计算机功能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编程虚拟键盘检测装置,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继电器模块、下载通信模块、键盘输出模块、编程用计算机以及触摸屏显示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来实现已下载的操作指令的存储与读取,根据测试人员在触摸屏上的操作,控制对应的键盘及继电器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30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