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打孔熔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13775.9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9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吕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贡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85/00 | 分类号: | H01H85/00;H01H8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优赛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1 | 代理人: | 姜芬 |
地址: | 52342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丝状 熔体 熔断 缝隙式开口 安全性能 熔断器 打孔 电极 本实用新型 方便更换 熔断位置 一端设置 电连接 陶瓷片 筒壳体 起弧 通孔 体能 隔离 爆炸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孔熔断器,其具有丝状熔体,在丝状熔体上带有通孔,能防止丝状熔体在熔断时起弧爆炸,并且通过在下筒壳体上设置两个陶瓷片,能够在丝状熔体熔断时,使得熔断位置与其它部位隔离提高安全性能。并通过将电极的一端设置缝隙式开口,丝状熔体能深入到缝隙式开口中,一方面方便更换丝状熔体,另一方面保证电极同丝状熔体紧密电连接,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丝状熔体,并能避免起弧的熔断器。
背景技术
普通熔断体的熔体具有丝状或者片状,对于丝状熔体是具有一定直径的金属丝构成;金属丝的形状及材质能决定其熔断电流的大小。而对于丝状熔体在过载或者短路熔断时经常会发生断裂。为此,中国公开专利CN106601570A公开了一种保险丝,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封口树脂,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绝缘层,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封口树脂处均设有陶瓷绝缘体,所述陶瓷绝缘体的远离所述封口树脂的一侧设有金属座,所述金属座上沿周向设有若干板条,两块所述金属座之间固定有金属薄片,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围绕于所述金属薄片设置的熔体,所述熔体包括靠近所述金属薄片的助熔层和设置在助熔层外侧的合金层。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在金属座上设置有板条,同时设有带有细孔的金属薄片,能够有效的分散电弧,保证熔断环境的安全;该装置设置有熔体,能够加快金属薄片的熔断速度,以更好的保护电器;本装置还设置有不同的绝缘体以保证保险丝内部反应不会对外部电路有负面影响。由此可知,改变截面的形状可显著改变熔断器的熔断特性。
然而,上述发明结构相对复杂,且并非针对丝状熔体而设置,丝状熔体的熔断器应用范围广,其在熔断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起弧爆炸,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断器,其熔体为丝状,所述丝状熔体上开设有通孔,上述设置能够防止熔断器在熔体熔断的过程中发生起弧爆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孔熔断器,其包括电极、绝缘外壳和丝状熔体,外壳分为上筒壳体和下筒壳体,上、下筒壳体通过两端设置的螺钉固定连接;丝状熔体上带有通孔,上筒壳体和下筒壳体为有机阻燃材料构成,能达到绝缘绝热效果,提高熔断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下筒壳体上设置两个陶瓷片,所述陶瓷片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能够在丝状熔体熔断时,使得熔断位置与其它部位隔离,大大提高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在电极与熔体的连接端设有缝隙式开口,丝状熔体能深入到缝隙式开口中,并被夹紧。
进一步的,电极卡合在下筒壳体两端的筒壁的下凹槽内,上筒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到下筒壳体上后,上筒体的两端筒壁能直接紧密压合在电极面及下筒壳体的两端筒壁,下凹槽的深度稍小于电极的连接端的厚度,使得上筒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到下筒壳体上后,缝隙式开口能夹紧,保证电极同丝状熔体紧密电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以下功效:
一、外壳分为上筒壳体和下筒壳体,上、下筒壳体通过两端设置的螺钉固定连接;通过更换丝状熔体就能到使得熔断器能够重复使用,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对电极和上、下筒壳体选用优质材料,总体上还能节约成本。
二、丝状熔体上带有通孔,能防止丝状熔体在熔断时起弧爆炸。
三、通过在下筒壳体上设置两个陶瓷片,能够在丝状熔体熔断时,使得熔断位置与其它部位隔离提高安全性能。
四、通过将电极的一端设置缝隙式开口,丝状熔体能深入到缝隙式开口中,一方面方便更换丝状熔体,另一方面保证电极同丝状熔体紧密电连接,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孔熔断器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孔熔断器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贡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贡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3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