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塔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15282.9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5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郝如杰;李进民;周连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连奎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赵中璋 |
地址: | 27603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室 沉淀室 厌氧反应室 污水生物处理 气力提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 搪瓷钢板 多块 拼接 倒锥台形结构 圆柱形塔体 法兰连接 工作效率 设备利用 现场安装 便利性 沉淀池 测壁 出水 塔体 水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反应室、曝气室和沉淀室,曝气室位于厌氧反应室的上方并且曝气室底同时作为厌氧反应室的顶部,沉淀室位于曝气室的上方并且沉淀室底同时作为曝气室的顶部,其中厌氧反应室、曝气室和沉淀室的测壁共同构成圆柱形塔体,并且塔体由多块搪瓷钢板拼接而成;沉淀室底为由多块扇形搪瓷钢板拼接而成的倒锥台形结构,沉淀池底的中部通过法兰连接有气力提升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利用所述气力提升装置简化了结构和加工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改善了出水产量和水质,并且增加了设备现场安装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塔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中通常利用水泵或气体来提升或驱动混合液流动。由于污水生物处理中大都需要曝气处理,因此利用曝气气体提升或驱动混合液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曝气气体所含的能量,另一方面也可充分利用曝气气体中的氧,有利于实现节能降耗、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改善设备可靠性等。
中国专利申请CN103979670A公开了一种塔式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利用曝气气体实现污泥回流,可以不再使用污泥回流泵,所述气力混合液提升设备是气力混合液提升管,包括基本竖直的用于汲取所述浓缩混合液的提液管和与所述提液管流体连通的用于将所述气体导入所述提液管的导气管,其中将曝气室中的曝气气体和混合液分离后分别引入沉淀室,曝气气体仅通过气力混合液提升设备提升沉淀室下部的浓缩混合液,基本避免了曝气气体对沉淀室中混合液分离形成上清液和浓缩混合液的过程的扰动,同时利用曝气气体以大回流量不断抽出沉淀室下部的浓缩混合液也有利于降低沉淀室中的上清液与浓缩混合液之间的界面的位置,减少污泥在沉淀室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防止或消除污泥上浮。
此外,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设备的各种反应容器或反应罐多是用钢筋混凝土构筑而成或是用钢板焊接制成,因此往往具有工程造价高,无法拆御搬迁,防腐蚀性能差,维修保养难度大,使用寿命短,运行成本高等缺点。
因此,仍然需要改进的塔式污水生物处理装置以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稳定的运行以及更方便和快捷的安装等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以解决前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塔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反应室、曝气室和沉淀室,曝气室位于厌氧反应室的上方并且曝气室底同时作为厌氧反应室的顶部,沉淀室位于曝气室的上方并且沉淀室底同时作为曝气室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厌氧反应室、曝气室和沉淀室的测壁共同构成圆柱形塔体,并且塔体由多块搪瓷钢板拼接而成;沉淀室底为由多块扇形搪瓷钢板拼接而成的倒锥台形结构,沉淀池底的中部通过法兰连接有气力提升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室底为固定在塔体内壁上的多孔筛板,筛板孔作为厌氧反应混合液排出口用于将厌氧反应室中的厌氧反应混合液导入曝气室。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室中设有一个或更多个曝气器,所述曝气器悬挂在固定于塔体内壁的曝气器支架上,所述曝气器的底部与曝气室底之间具有缝隙用于将曝气室下部的混合液导入曝气器中。
进一步地,所述气力提升装置包括:筒体,设于筒体内部的曝气混合液抽取管、浓缩混合液回流管和气力混合液提升管,从下往上依次设于筒体内部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限定的筒体的内部空间为曝气混合液抽取段,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之间限定的筒体的内部空间为浓缩混合液抽取段,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之间限定的筒体的内部空间为曝气混合液分布段,第四隔板以上的筒体的内部空间为气液分离段;
其中,曝气混合液抽取段上部的筒体侧壁开有允许曝气混合液进入的第一通孔,曝气混合液抽取管的下端伸入曝气混合液抽取段内的下部空间中以便抽取曝气混合液抽取段内的曝气混合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连奎,未经周连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152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