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通风管的自适应风向适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8013.6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5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葛修润;孙红;黄赵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14 | 分类号: | E02D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风门 通风管 适配器 风向 通风管入口 最大流量 自适应 弹性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 通风管基础 安装方便 冻土地基 极限位置 框架结构 框架转动 主动调温 冻土区 有效地 转动端 门柱 保证 | ||
一种用于通风管的自适应风向适配器,包括:框架以及一端与框架转动连接的挡风门,其中:挡风门的活动端正对通风管入口,挡风门的转动端位于远离通风管入口的框架结构的门柱上,框架内部对应挡风门的极限位置处设有弹性限位装置,通过调整挡风门角度使得风向适配器能够收集不同方向的气流。本装置能够调节风向并让不同流向的风最大流量地进入通风管的装置,以保证冻土区通风管基础在各种风向条件下能有效地主动调温,提高冻土地基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能调节风的流向以使其最大流量地进入通风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交通建筑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通风管的自适应风向适配器。
背景技术
多年冻土区地基稳定性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重点,由于建筑物的修建,改变了冻土的水热状况,引起水热的重分布、地基土体工程性质产生变化,导致地基各部分产生不均匀变形,及至地基沉陷破坏。地基沉陷病害是多年冻土地区建设的主要病害,影响着多年冻土地区道路工程及其他建筑物工程的质量,也是诱发其他类型病害、导致道路工程的路面病害等增加的主要原因。事实表明:采用主动降温、冷却地基和保护冻土为原则的工程措施,积极主动调控地温的工程结构能够确保地基的稳定。
目前,通风管基础是主动调温措施之一,在地基中埋设通风管,不但有效地增加土体与空气的接触面,而且通过高原空气的强对流活动,消耗土体中存在的热量,有效阻止土体表面吸收的辐射热量下传,抬高多年冻土上限,起到保护下伏多年冻土维持冻结状态、维持地基稳定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当与通风管轴向呈大角度或者近似垂直的角度时,空气进入通风管的流量很小,不能有效地发挥通风管基础的主动调温功能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通风管的自适应风向适配器,能够调节风向并让不同流向的风最大流量地进入通风管的装置,以保证冻土区通风管基础在各种风向条件下能有效地主动调温,提高冻土地基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能调节风的流向,使其最大流量地进入通风管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以及一端与框架转动连接的挡风门,其中:挡风门的活动端正对通风管入口,挡风门的转动端位于远离通风管入口的框架结构的门柱上,框架内部对应挡风门的极限位置处设有弹性限位装置,通过调整挡风门角度使得风向适配器能够收集不同方向的气流。
所述的框架的一端远离通风管入口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结构,其中部设有长方体的门柱作为挡风门的转动端;所述的框架的另一端接近通风管入口为圆形结构。
所述的挡风门为轻型的旋转门,该挡风门的活动端的底部设有滑轮,对应所述框架下设有预埋滑道用于滑动以提高使用寿命。
所述的挡风门与框架的门柱采用套管转轴连接,具体通过在所述门柱上预埋套管,用于实现挡风门的自由旋转。
所述的弹性限位装置为弹性卡扣碰珠锁,当风力将挡风门旋转到滑道末端时,弹性限位装置吸住门上的弹珠,从而弹性机制起到固定门的作用,防止门来回晃动,一来增加了空气的流入量,二来提高了门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弹性卡扣碰珠锁采用①:设置于挡风门两侧的锁舌结构以及设置于极限位置的弹珠卡紧机构;或②设置于挡风门两侧的弹珠卡紧机构以及设置于极限位置的锁舌结构。
所述的框架与通风管入口之间固定连接并经密封处理,防止漏风现象发生。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阻挡风向与通风管轴向呈大角度或者近似垂直角度时的空气气流在通风管管口外流走,设置旋转的挡风门,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使其通过进口流入通风管中,完善通风管与高原空气的传热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80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