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28239.6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6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昊;杨阳;董海杰;杭鑫渊;杭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28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气缸 底座 下料装置 支架 本实用新型 活塞杆连接 工作效率 框型支架 装夹设备 气缸罩 下料处 外周 下料 支承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其可解决现有工件下料时要通过装夹设备的问题,从而缩短了辅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包括设置于工件下料处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外围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框型支架,所述支架外周罩设有气缸罩壳,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顶板,并支承于所述支架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主要元件硅片的生产制造领域,单晶硅、多晶硅的磨削加工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目前国内外设备对硅块的磨面加工、倒角加工、滚圆加工还是非常耗时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管是工件在上料还是下料时,均需要通过装夹设备先夹取工件后才可进行上料或是下料,则在磨削过程中,操作工需要等待夹取并完成上料或是下料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也不能同时做其他辅助工作,从而导致了磨削辅助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料装置,其可解决现有工件下料时要通过装夹设备的问题,从而缩短了辅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下料装置,其包括设置于工件下料处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外围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框型支架,所述支架外周罩设有气缸罩壳,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顶板,并支承于所述支架上。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上安装有呈L型的托板,所述托板的材质采用尼龙材质;
所述升降气缸的抬升力大于工件自身重力的1.5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工件下料时,在升降气缸通气后,通过升降气缸的活塞杆顶升顶板,从而工件可自动落于顶板上,也就无需使用到装夹设备进行夹取工件后下料,在工件磨削时,操作工无需等待,即可使用装夹设备为下一工件磨削前作各种辅助工作,从而缩短了辅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升降气缸2、支架3、顶板4、气缸罩壳5、托板6,底座1设置于工件7下料处,底座1上安装有升降气缸2,升降气缸2外围的底座1上安装有框型支架3,支架3外周罩设有气缸罩壳5,可防止进水、损坏升降气缸;支架3的高度大于升降气缸2的高度;升降气缸2的活塞杆连接有顶板4,并支承于支架3上,通过升降气缸2顶升的顶板位于工件7的正下方,且通过升降气缸2顶升的顶板的高度基本接近工件7的底面,这样工件下料时,工件就不会受到大的撞击力;升降气缸2的抬升力大于工件7自身重力的1.5倍,从而保证可抬升工件7;具体地,顶板4的四角安装有呈L型的托板6,托板6的材质采用尼龙材质,则工件下料时,自动下行至L型的尼龙托板6上,由于托板6是非金属材料,工件7与托板6之间是柔性接触,可避免碰坏工件7,且可有效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工件晃动而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282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上下料移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零件磨床自动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