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撞击损坏的消防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31081.8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4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郭忠;乔昕;王宏伟;卫健;张达一;白云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锦丰盛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9/02 | 分类号: | E03B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90 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罩 栓体 固定板 消防栓 卡紧组件 接水口 封盖 本实用新型 消防器材 铰接 卡紧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撞击损坏的消防栓,属于消防器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栓体、设在栓体上接水口、设在接水口上的封盖,其所述栓体的下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铰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将栓体完全封盖住,所述防护罩上设有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将防护罩卡紧在固定板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撞击损坏的消防栓。
背景技术
消防栓目前主要被用于灭火时提供的水源,当将水管连接到消防栓上并打开消防栓上的阀门,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来进行灭火,这样可以防止灭火时水源不足而影响灭火的进程。
公开号为CN10404733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消防栓,它包括栓体、出水口和进水口,在出水口和进水口之间的栓体内部设置控制出水口径的球形活塞,该球形活塞的直径小于栓体内径且大于栓体外径,该球形活塞的通孔孔径等于栓体内径;在栓体外部与球形活塞相对的位置设置一旋转手柄,该旋转手柄用于通过一旋杆控制球形活塞的闭合与开启,该旋杆的一端固定在旋转手柄上,另一端固定于球形活塞外壁;所述球形活塞内壁上还设置有液压传感器,旋转手柄的中间部位安装用于显示该液压传感器测量到的水压数值的压力表,液压传感器将测量到的水压数值经过第一数据线传输并显示于压力表上;这种消防栓能测量水压并调节水大小来缓解水压的不足,但是由于消防栓设置在路边,当车辆通过时可能会撞到消防栓上而使消防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撞击损坏的消防栓,其具有避免车辆直接撞到消防栓上而使消防栓损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止撞击损坏的消防栓,包括栓体、设在栓体上接水口、设在接水口上的封盖,其所述栓体的下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铰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将栓体完全封盖住,所述防护罩上设有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将防护罩卡紧在固定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铰接的防护罩将栓体完全盖住并用卡紧组件固定后,当车辆不小心撞到消防栓上的位置上后,车辆会先与防护罩发生碰撞,从而阻挡车辆与消火栓的碰撞使消火栓损坏,同时通过这样的设置可避免行人直接与栓体发生接触,进一步减少了对栓体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组件包括转动杆、插接管,所述插接管固定连接在防护罩的侧端,所述转动杆下端固接有与转动杆垂直的卡紧杆,所述固定板上设有L型的卡接片,所述卡紧杆抵接在卡接片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转动杆进行转动并使卡紧杆转动到卡接片内后,会使防护罩被卡紧固定在固定板上,当需要使用消防栓使时只需将卡紧杆脱离卡接片,这样就可推动密封盖使栓体暴露出来进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用防护罩长时间的将栓体罩住后,会使防护罩内比较潮湿,这样会对栓体本身造成一定的腐蚀,影响栓体的使用寿命,利用通风口的设置可防止防护罩内过于潮湿。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上设有旋转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手柄的设置,便于控制转动杆的转动,从而方便的调节卡紧杆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手柄铰接在转动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这样的方式,当用旋转手柄调节了卡紧杆的位置后,可使旋转手柄向下旋转并与转动杆相互接触,减少了旋转手柄的占用空间,避免旋转手柄钩到行人身上。
进一步的,所述栓体的位于接水口的下端设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阀门可控制栓体的开闭,当在接水口连接水管时可利用阀门将栓体关闭,避免水从接水口上喷射出来,影响水管的连接,同时利用阀门便于对栓体中的水进行操控,无论连接任何一个接水口,可直接将阀门关闭来在接水口上连接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锦丰盛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锦丰盛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10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