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打印骨盆临时外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33167.4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谭海涛;李春容;陈家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海涛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冯菁 |
地址: | 5371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盆 髋部 连接绳 本实用新型 外固定装置 打印 减压敷料 安装孔 弹性带 舒适度 粘合头 移位 压疮 连接安装孔 二次伤害 护理难度 上下两端 贴合性 止血 成功率 个性化 搬运 预防 加工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3D打印骨盆临时外固定装置,包括左右两个骨盆髋部模型、两条弹性带,还包括减压敷料、粘合头、连接绳。骨盆髋部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骨盆髋部模型一侧表面上具有减压敷料,骨盆髋部模型上下两端加工有安装孔,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骨盆髋部模型的安装孔,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孔,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粘合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搬运病人时骨盆无法固定,发生再次移位而出现无法及时止血的问题,大大增加患者固定时的舒适度,避免病人二次伤害,减少了护理难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可预防强迫移位产生的压疮。此产品具有个性化强、贴合性好、舒适度高、降低压疮率和安全有效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盆骨折外用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盆临时外固定装置是一种针对骨盆骨折的病人,可对骨盆及时的进行临时固定。但传统使用骨盆临时外固定装置通常是布类捆绑或不同的骨盆兜,布类捆绑存在拉力不够、病人不适、容易产生压疮;骨盆兜则有一定的拉力,但髋部接触面是由两块软板组成或者是弹性绑带,使用时均要搬运病人,造成病人二次伤害。骨盆骨折的病人,在使用了传统的骨盆临时外固定装置时,早期仍要强迫体位,容易产生压疮。
近几年国内专利数据库公开了一些类似的骨盆临时外固定装置技术报道:
【申请号】ZL2017102245204,【名称】一种用于骨盆的外固定装置,【公开号】CN106859751A,公开了一种用于骨盆的外固定装置, 该骨盆的外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闭合环组件,在垂直于骨盆的第一方向上相互对齐且间隔开。每个所述闭合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刚性的弯曲杆件,多个联接组件和多个固定组件,可枢转地联接到至少一部分所述联接组件,使得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可以调节的角度抵紧固定至骨盆外的体表或拧入固定至骨盆,调节对骨盆实行的加压,约束骨盆容积避免发生负吸效应;但由于该装置结构复杂实用可行性低且耗时过长,存在对病人产生二次伤害、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准确固定病人骨盆骨折处的3D打印骨盆临时外固定装置,解决了搬运病人时骨盆无法固定,发生再次移位而出现无法及时止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骨盆临时外固定装置,包括左右两个骨盆髋部模型、两条弹性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压敷料、粘合头、连接绳,骨盆髋部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骨盆髋部模型一侧表面上具有减压敷料,骨盆髋部模型上下两端加工有安装孔,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骨盆髋部模型的安装孔,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孔,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粘合头。
骨盆髋部模型是利用病人骨盆髋部CT数据,配合3D打印技术为病人量身定做。粘合头与两根连接绳固定连接,粘合头分为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两部分,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分别与连接绳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3D打印量身定制骨盆髋部模型技术的设计,利用病人骨盆髋部CT数据,3D打印制作左右骨盆髋部模型,更贴合病人骨盆的形状、特点,为骨盆不同大小的病人,进行个性化骨盆临时固定,同时形成相对窄小的骨盆空间,出血到达一定的压力腔即可以达到相对止血,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预防了强迫体位产生的压疮;粘合头的设计使得装置可以分别从病人的头脚放进,使用时不用搬运病人,避免了病人二次伤害,解决了搬运病人时骨盆无法固定,发生再次移位而出现无法及时止血的问题,具有个性化强,贴合性好,舒适度高,降低压疮率,安全有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粘合头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骨盆髋部模型、2—弹性带、3—减压敷料、4—粘合头、5—连接绳、11—安装孔、41—第一半部、42—第二半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海涛,未经谭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31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器
- 下一篇:髋部术后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