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吸引器用移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33409.X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5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引红;李美宁;刘志贞;王春芳;陈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朱世婷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出臂 芯管 本实用新型 导杆腔 负压吸引 移液装置 套管 壳体 指钩 吸头 器械技术领域 下锁紧螺母 圆柱形腔体 从上至下 定位卡口 定位卡块 定位螺母 工艺过程 上端 安装腔 按钮 导杆 可控 上锁 指压 穿过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用移液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工艺过程繁琐、操作复杂、吸头方向和入液深度不易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吸引器用移液装置,包括壳体和芯管,其中:还包括指钩套管、推出臂、导杆、指压按钮、上锁紧定位螺母和下锁紧螺母;所述指钩套管装在壳体上端,并使指钩套管导杆腔位于导杆腔上方;所述推出臂设在推出臂安装腔内,并使推出臂导杆腔位于导杆腔下方;所述芯管从上至下依次穿过壳体的芯管腔和推出臂的圆柱形腔体向下伸出,使芯管中部的定位卡块与芯管腔下端的定位卡口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吸头方向和入液深度可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用移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细胞培养实验中,常使用电动负压吸引器和移液器吸头对细胞板中的废液进行移除。吸引器和吸头之间没有专用的连接装置,通常是将一吸头插入电动负压吸引器胶管一端作为把持工具,再将另一吸头插到这个吸头上,前端置于废液中,通过负压作用进行废液移除。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在细胞培养实验中,不同板孔、不同的样品处理之间,废液吸取都需要更换吸头,吸头的拔取需要两只手操作,比较繁琐;由于吸头较短,不易控制吸头方向和入液深度,操作时容易使手触及废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用移液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工艺过程繁琐、操作复杂、吸头方向和入液深度不易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负压吸引器用移液装置,包括壳体和芯管,其中:还包括指钩套管、推出臂、导杆、指压按钮、上锁紧定位螺母和下锁紧螺母;
所述壳体包括芯管腔、导杆腔和推出臂安装腔,芯管腔的轴线与导杆腔的轴线相互平行,推出臂安装腔设在芯管腔和导杆腔的下方,所述芯管腔的内壁上部设有与上锁紧定位螺母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芯管腔的下端设有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中部设有芯管伸出孔,圆形凸台内侧壁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卡块;所述导杆腔的上端为敞口,导杆腔底面设有导杆伸出孔;所述导杆腔内设有垫圈、限位胶管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在限位胶管内,所述垫圈设在复位弹簧上方;
所述指钩套管由圆柱阶梯形腔体、指钩套管导杆腔和扳机构成,圆柱阶梯形腔体的上腔体直径大于其下腔体直径,下腔体的直径与壳体上部的外径相同,在圆柱阶梯形腔体外壁的一侧设有指钩套管导杆腔,圆柱阶梯形腔体另一侧外壁的上端设置有扳机;
所述推出臂为由大到小的中空变径结构的圆柱形腔体和推出臂导杆腔组成,所述推出臂圆柱形腔体顶面设有安装孔,所述推出臂圆柱形腔体底部内径与芯管下部外径相同,所述推出臂圆柱形腔体一侧设有推出臂导杆腔;
所述芯管外壁中部设有与定位卡块相配合的定位卡口,所述定位卡口下方设有芯管外螺纹,所述芯管在芯管外螺纹下方变径,所述芯管上端外径与负压吸引器连接管内径相同,所述芯管下端外径与吸头内径相同;
所述指压按钮由按钮和导杆连接柱构成,导杆连接柱设在按钮的下面,导杆连接柱的外径与指钩套管导杆腔的内径相同,所述导杆连接柱中央设有导杆连接孔;
所述上锁紧定位螺母由环形压台和圆柱螺纹体组成,圆柱螺纹体设在环形压台的下面,上锁紧定位螺母中央设有可穿过芯管的通孔,所述圆柱螺纹体设有与芯管腔上部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环形压台的外径与指钩套管上腔体的内径相同;
所述下锁紧螺母为中空圆柱体,下锁紧螺母腔体的上部设有与芯管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下锁紧螺母的外径与推出臂安装孔的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未经山西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34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