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38346.7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6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东振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单元 营养液输送装置 栽培 营养液槽 植物栽培 植物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 栽培营养液 输送装置 定植板 种植物 水培 营养液 多层栽培 供液管路 回流管路 节能环保 控制面板 溢流管路 储液池 供液泵 上端 主板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设置在植物栽培装置中,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箱体、栽培种植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栽培种植单元设置在箱体上方,栽培种植单元包括多层栽培栽培种植单元,每层栽培种植单元均包括营养液槽和水培定植板,水培定植板设置在营养液槽上端且覆盖营养液槽,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面板以及主板,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包括营养液储液池、供液泵、供液管路、回流管路以及溢流管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节能环保的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社区农业一体化创新模式是通过利用城市社区闲置的空间,融入水培蔬菜技术,植物工厂技术与互联网运营模式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社区家庭一体化农场利用水培蔬菜技术(即在含有适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水中培植作物的方法),打破了几千年农耕文明对土壤的依赖和对大生态空间的需求,开创了一种“反集约化”的规模效益模式。
有了水培蔬菜,人们可以打破集约化农业、大农业的单向发展路径,转而尝试高新小农业、微型农业的可能。有了水培蔬菜,就可以跳出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分离的蔬菜产供格局,让传统的(农村)土壤到(城市)餐桌,一跃为从厨房到餐桌。使得吃新鲜蔬菜成为每个城市居民的可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人口的蔬菜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了蔬菜的安全卫生等问题,倾向于消费健康、无公害以及绿色的蔬菜。另一方面,全民营养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对新鲜蔬菜的需求,人们意识到蔬菜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易于流失、不易储存,越新鲜的蔬菜营养价值越高,多吃蔬菜有益健康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水培蔬菜完全避免了传统种植中土壤板结和农药残留等问题,生长周期短,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生物和矿物质。
水培技术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工程手段,对普通的植物、花卉进行驯化。因为携带和照顾方便、价格便宜、干净、花叶生长健康、能达到鱼花共赏画面。所以受大部分人所喜爱。水培技术在国内是处于发展的行业,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90%的花卉由政府直接规定采用水培。现有的家庭水培装置,一般包括箱体和培养箱,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箱体和培养箱内盛放培养液,通过供水装置将培养液循环,以给植物提供养分。现有的供水装置均存在噪音大、供水分布不均匀且供水量难易控制和供水频率高的问题。同时,室内供水噪音容易带来噪声污染,影响人的心情,供水分布不均匀和水量难易控制会对植物生长不利,严重时导致植物出现烂根的现象,甚至导致植物死亡;供水频率高带来电力等资源的浪费。因此,解决植物栽培的供水问题成为植物栽培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节能环保的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所述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设置在植物栽培装置中,且所述植物栽培装置包括箱体、栽培种植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栽培种植单元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方,且所述栽培种植单元包括多层栽培栽培种植单元,且每层所述栽培种植单元均包括营养液槽和水培定植板,所述水培定植板设置在所述营养液槽上端且覆盖所述营养液槽,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面板以及与其电连接的主板,所述植物栽培营养液输送装置包括营养液储液池、供液泵、供液管路、回流管路以及溢流管路,所述营养液储液池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底部,所述供液泵设置在所述营养液储液池底部,所述供液管路中设置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供液管路下端与所述供液泵相连通,且所述供液管路上端与栽培种植单元相连接,所述栽培种植单元上设置有所述回流管路以及溢流管路。
其中,所述供液管路上端与所述顶层栽培种植单元中营养液槽上的进液口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东振,未经吴东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383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家用节能水培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植物栽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