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邻磺酸钠苯甲醛连续化结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43496.7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4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将;陈鑫;刘肖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莱亚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9/02 | 分类号: | B01D9/02;C07C303/44;C07C309/4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赵自强 |
地址: | 22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釜 邻磺酸钠苯甲醛 循环水出管 循环水进管 降温机构 搅拌机构 搅拌轴 连续化 设备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 搅拌桨叶 客户需求 物料进管 出料管 高品质 试运行 控温 盘管 发现 | ||
一种用于邻磺酸钠苯甲醛连续化结晶的装置,包括结晶釜,在结晶釜的内部设有降温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在搅拌轴上安装有若干搅拌桨叶;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循环水进管和循环水出管,在循环水出管与循环水进管之间设有控温盘管;所述结晶釜的顶部设有物料进管;在结晶釜的底部设有出料管。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温度平稳,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同时晶体大而均匀;通过试运行发现邻磺酸钠苯甲醛含量可提升至98%以上,满足高品质客户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邻磺酸钠苯甲醛连续化结晶的装置。
背景技术
邻磺酸钠苯甲醛(O-benzaldehyde 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又名苯甲醛-2-磺酸钠,分子式为C7H5NaO4S,分子量为208.2。
邻磺酸钠苯甲醛是合成荧光增白剂CBS、三苯甲烷染料和防蛀剂N的主要中间体。荧光增白剂CBS是一种新型荧光增白剂。具有优良的耐氯漂、耐酸碱、耐日晒性能,是轻工、纺织及日化行业的理想添加剂,尤其是用于各种洗衣粉、洗衣膏、肥皂、香皂及液体洗涤剂,可改善产品的使用性能,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特别适用于低温洗涤增白,是目前世界上用于洗涤剂行业中效果最佳的荧光增白剂品种。荧光增白剂CBS,目前广泛适用于洗衣液中的一种荧光增白剂。
工业上,邻磺酸钠苯甲醛通常是在碘化钾催化作用下,于水中将邻氯苯甲醛用亚硫酸钠进行磺化而得;合成结束后通过蒸馏将物料浓缩,同时回收少量未完全反应的邻氯苯甲醛,而后过滤除去盐;然后进行冷却结晶。目前工业中,全部采用一次性将物料打入结晶釜,在搅拌的状态下,盘管内先通入循环冷却水,然后通入冷冻水或者冷冻盐水。实际生产中发现存在两个问题:1、采用间歇结晶,冷冻水或者冷冻盐水的使用时间为3-5小时,其余时间设备闲置,且瞬间用冷量大,需配备较大功率冷冻机;2、邻磺酸钠苯甲醛晶体易碎,采用间歇结晶,首先析出的晶体长时间搅拌后变细小,不仅在物料分离是跑料,而且湿品含量偏低,干燥后含量只能维持在94~96%之间。因此,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得到高品质邻磺酸钠苯甲醛,我们急需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解决邻磺酸钠苯甲醛结晶设备利用率低和含量偏低问题的用于邻磺酸钠苯甲醛连续化结晶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邻磺酸钠苯甲醛连续化结晶的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结晶釜,在结晶釜的内部设有降温机构和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在搅拌轴上安装有若干搅拌桨叶;所述降温机构包括设置在结晶釜下部的循环水进管和设置在结晶釜上部的循环水出管,在循环水出管上安装有出水调节阀,在循环水出管与循环水进管之间设有分布在搅拌桨叶四周控制釜内温度恒定的控温盘管,在结晶釜的顶部安装有温度计,温度计通过控制导线与出水调节阀相接;所述结晶釜的顶部设有物料进管,在物料进管伸入结晶釜的一端设有将物料导流至搅拌桨叶中心的导流管;在结晶釜的底部设有出料管,在出料管上安装有出料隔膜泵。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结晶釜上安装有液位计,液位计通过连接导线与出料隔膜泵相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结晶釜的上部一侧开有防溢式出料管,防溢式出料管的出料口向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出料管与防溢式出料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搅拌桨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既可以间歇化进行,也可以采用串联连续化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莱亚化学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莱亚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434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