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绿化带松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46323.0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9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4 | 分类号: | A01B4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筒 绿化带 球体 本实用新型 螺旋弹簧 松土装置 旋转盘 导槽 松土 电机 减震 旋转盘表面 市政 均匀固定 使用寿命 延长装置 固定板 固定块 进料口 连接杆 锥形齿 水箱 侧开 齿块 滚轮 竖杆 通孔 转轴 不平 土壤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装置不便于对绿化带进行松土的难题,公开了一种市政用绿化带松土装置,包括固定筒、连接杆、螺旋弹簧、滚轮、水箱、转轴、通孔、锥形齿、竖杆和球体,所述球体上开有进料口,所述固定筒上侧开有导槽,所述导槽上侧安装有相对应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齿块,所述固定筒两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下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球体的重量,便于对不同程度顽固的土壤进行松土操作,通过设置螺旋弹簧,在对不平的路面进行工作时,更好的起到了减震的功能,避免固定板与固定筒之间相互撞击,从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用绿化带松土装置。
背景技术
绿化带,指的是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还能滞尘,减弱噪音,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然而绿化带长时间的受外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加上不经常进行松土,绿化带内部的土壤会比较坚硬,将会影响土壤的通透,而且也影响雨水对深层土壤的渗透,降低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和生物活力,现有的装置在对绿化带内部的土壤进松土时,一般是环卫工人使用铁锹,然而传统的铁锹没有辅助装置,需要工人一直用手部拿着比较劳累,从而增加工人的劳累度,还有的工人采用松土机,然而传统的松土机在使用时结构比较单一,不便对松过的土壤进行加水松软,还需要单独对松过的绿化带进行灌溉,比较繁琐,而且增加工人的工作量,还有的装置在使用时,没有设置减震装置,长时间的在不平的路面进行工作,装置之间的摩擦力度比较大,从而降低该装置的使用寿命,还有的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对不同土壤坚固的程度进行使用,在对坚硬的土壤进行使用时全靠工人的对装置施加压力,给工人带来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市政用绿化带松土装置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市政用绿化带松土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市政用绿化带松土装置,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左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内部套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螺旋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侧面对称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与固定板之间安装有转轴,所述水箱上开有通孔,所述水箱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锥形齿,所述固定板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上端螺纹配合安装有球体,所述球体上开有进料口,所述固定筒上侧开有导槽,所述导槽上侧安装有相对应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齿块,所述固定筒两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下侧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固定筒之间安装有紧固螺钉,所述固定筒下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侧中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下侧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固定筒右侧固定安装有推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箱为不锈钢环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与固定筒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孔径为1cm-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盘为半圆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筒内部安装有与电机电性连接的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为两个且一个为逆时针另一个为顺时针交替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与水箱固定连接且与固定板旋转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表面设有与齿块相对应的齿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财经大学,未经贵州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463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