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喉盲捅取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49105.2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1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忠洋 |
主分类号: | A01K97/18 | 分类号: | A01K97/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盛唯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6 | 代理人: | 李晓贝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钩 深喉 本实用新型 手柄 连接端 翘起端 钩器 手柄连接 竖直设置 水平设置 螺旋状 渔具 下端 鱼线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喉盲捅取钩器,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其包括竖直设置的手柄,该手柄的下端水平设置有螺旋状的顶钩环,该顶钩环的一端为连接端,用于与手柄连接,顶钩环的另一端为翘起端,且翘起端与连接端之间具有供鱼线穿过的缝隙。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深喉盲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深喉盲捅取钩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垂钓,特别夜里垂钓的时候,由于光线弱的关系,有时会很难取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件《导光取钩器》(专利申请号:201220384283.0)公开了一种取钩器,利用高亮度的LED光源,渔钩吃到喉咙部可清晰地看到渔钩,取钩很快,提高上鱼率。专利文件《一种无伤害取钩器》(专利申请号:201410426259.2)公开了一种取钩器,将鱼嘴外部的鱼线从线槽切入第一圆孔内,取钩器沿着鱼线伸进鱼嘴找到鱼钩,用力一顶,即可将鱼钩和鱼体分离。因找钩的起步是从鱼嘴外部切入,因此成功率高;伸入鱼嘴的取钩端为圆弧形,对鱼嘴内部的伤害很微弱。
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缺陷:
1、无法实现深喉盲捅。
2、鱼线容易脱出,不仅容易对鱼线造成伤害,甚至于在二次中鱼时造成跑鱼。
3、取钩器整体为直线型,当鱼钩较深时,操作不便,容易对鱼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喉盲捅取钩器,能够实现深喉盲捅。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喉盲捅取钩器,包括竖直设置的手柄,该手柄的下端水平设置有螺旋状的顶钩环,该顶钩环的一端为连接端,用于与手柄连接,顶钩环的另一端为翘起端,且翘起端与连接端之间具有供鱼线穿过的缝隙。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翘起端向下螺旋环绕至连接端的下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翘起端向上螺旋环绕至连接端的上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手柄与顶钩环一体成型。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手柄的直径自上而下逐渐递减。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钩环呈圆环状。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手柄和顶钩环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的下端水平设置有螺旋状的顶钩环,该顶钩环的一端为连接端,用于与手柄连接,顶钩环的另一端为翘起端,且翘起端与连接端之间具有供鱼线穿过的缝隙。使用时,从鱼嘴外部沿鱼线切入,然后沿着鱼线伸入鱼嘴的取钩即可,取钩特别迅速,不用看鱼钩在鱼嘴的哪个位置来取钩,可以做到深喉盲捅。
2、本实用新型中,顶钩环呈螺旋状,鱼线穿入顶钩环后不会脱出,不仅便于实现深喉盲捅,而且不会对鱼线造成伤害,以至于在二次中鱼时造成跑鱼。
3、本实用新型中,手柄与顶钩环呈直角设置,当鱼钩较深时,也能实现快速脱钩,且因为顶钩位置是圆弧形的顶钩环,在带钩出鱼嘴的时候保证了360度无死角顶钩,不会对鱼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深喉盲捅取钩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深喉盲捅取钩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忠洋,未经蒋忠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49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