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橡胶阻尼轴承室的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0181.5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1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钟杠;王云亮;徐怀吉;张小康;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H02K5/24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2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轴承室 橡胶圈 橡胶阻尼 转子组件 端盖 室内侧面 电机 弹性变形能力 震动 本实用新型 低噪音轴承 电机领域 电机转动 定子组件 降低噪音 影响轴承 轴承连接 阻尼效果 电机带 机械声 两端部 中心孔 拆装 减小 嵌有 转轴 传导 吸收 | ||
带橡胶阻尼轴承室的电机,涉及电机领域。目前采用低噪音轴承,但通过轴承传导的机械声及振动不能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及位于转子组件两端部的两个端盖,所述的端盖设有轴承室,轴承室中设有轴承,转子组件的转轴通过轴承的中心孔与轴承连接,至少一个端盖的轴承室内侧面嵌有橡胶圈,形成橡胶阻尼轴承室,轴承的外圈与橡胶圈紧配。本技术方案通过在轴承室内侧面设置橡胶圈,形成橡胶阻尼轴承室,产生阻尼效果,防止电机转动时轴承出现跑外圈的现象,同时通过橡胶圈的弹性变形吸收震动,起到减小震动和降低噪音的目的,提升了电机的可靠性,且因为橡胶圈具有弹性变形能力,不会影响轴承的拆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橡胶阻尼轴承室的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机行业的发展,对电机轴承可靠性、电机环保性、降低电机噪音及振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增加电机轴承可靠性、降低电机机械噪音及振动,一般均采用低噪音轴承,但通过轴承传导的机械声及振动不能进一步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带橡胶阻尼轴承室的电机,以降低噪音和提升电机可靠性为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带橡胶阻尼轴承室的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及位于转子组件两端部的两个端盖,所述的端盖设有轴承室,轴承室中设有轴承,转子组件的转轴通过轴承的中心孔与轴承连接,至少一个端盖的轴承室内侧面嵌有橡胶圈,形成橡胶阻尼轴承室,轴承的外圈与橡胶圈紧配。通过在轴承室内侧面设置橡胶圈,形成橡胶阻尼轴承室,产生阻尼效果,防止电机转动时轴承出现跑外圈的现象,同时通过橡胶圈的弹性变形吸收震动,起到减小震动和降低噪音的目的,提升了电机的可靠性,且因为橡胶圈具有弹性变形能力,不会影响轴承的拆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橡胶圈设于轴承室侧面的环绕凹槽中,所述的环绕凹槽的截面为沿轴承的中心轴向尺寸大于径向尺寸的矩形,所述的橡胶圈的截面直径等于环绕凹槽的端向宽度尺寸或橡胶圈与环绕凹槽过盈配合。该环绕凹槽的尺寸形状有助于实现橡胶圈的径向压缩,使橡胶圈径向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另外,尺寸相等或过盈配合,能使橡胶圈较稳定的嵌入环绕凹槽中,在装配时橡胶圈不容易脱落。
橡胶圈的内孔径小于轴承的外径,使轴承的外圈能与橡胶圈内孔过盈。便于实现过盈配合,可以起阻尼及缓冲作用,防止轴承跑外圈,同时进一步消震和减噪声。
橡胶圈的外圈直径大于轴承室侧面环绕凹槽的槽底直径。可以更好地产生弹性形变,提升阻尼及缓冲作用,增加橡胶圈被压缩时外侧与环绕凹槽底部的摩擦力,能更好的防止轴承出现跑外圈现象。
所述的轴承室内侧面嵌有橡胶圈的数量为1个或2个,并对应设于1个或2个环绕凹槽中,按轴承端向左右对称布置。设置1到2个橡胶圈,并且对成均匀布置,增加的成本低,产生的阻尼效果好。
所述的橡胶圈截面直径为3mm~6mm。橡胶圈截面直径太小,阻尼不够,且起到的缓冲作用极少;若橡胶圈截面直径过大,则可能会因轴承室开槽过大,影响端盖支撑强度及稳定性,3mm~6mm的橡胶圈直径范围,相对效果最佳。
所述的橡胶圈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料。三元乙丙橡胶对轴承室油的适应性强,可以抵抗电机内热,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弹性好,阻尼性好。
所述的电机的定子外径小于或等于700mm。当电机尺寸过大时,转矩大橡胶达不到阻尼作用。
有益效果: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机转动时轴承出现跑外圈的现象,并且橡胶圈的弹性变形吸收震动,起到减小震动和降低噪音的效果,提升了电机的可靠性,且因为橡胶圈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卸装轴承方便,无须敲打和专用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橡胶圈位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01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压泵端盖的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针对电机转轴及轴承安全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