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1566.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3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连翔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4 | 分类号: | F16L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李学红 |
地址: | 314303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夹 容纳 突出部 本实用新型 轴线方向 夹持部 长形物件 偏转 连接容纳部 固定时长 结构布置 两端延伸 占用空间 整体冲压 装卸工具 薄钢板 结构件 物件 种管 紧凑 装卸 | ||
本实用新型的管夹包括管夹本体,管夹本体由一块薄钢板整体冲压而成,在管夹本体中间设有容纳部、自容纳部分别向两端延伸的夹持部、用于连接容纳部和夹持部的连接部;夹持部沿容纳部的轴线方向设有突出于连接部一侧的突出部一,容纳部沿容纳部的轴线方向设有突出于连接部一侧的突出部二,突出部一和突出部二在容纳部轴线方向上位于同一侧,使管夹固定时长形物件不会偏转,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的管夹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装卸快捷,既无需对结构件或者长形物件进行加工处理,也无需其他的装卸工具,特别对于横截面较小的长形物件或者结构布置紧凑的部位,本实用新型的管夹使用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等长形物件的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易拆装的管夹。
背景技术
在工程上,往往利用现有的型钢、钢板等结构件对排布在附近的管件等长形物件进行固定。如公开号为KR2020130007351U的韩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管的固定结构。
固定时,一般采用U形螺栓、套箍等螺纹紧固件结构,螺纹连接需要采用装卸工具,在结构紧凑的部位操作不够方便,有的还需要在型钢上开孔,增加了加工工序,而对于圆钢等结构件也不适合开孔;或者在长形物件安装前焊接支架或者预埋板,再与结构件连接,这样不仅增加了焊接工序,也需要对管件强度等进行检测。特别对于直径较小的管子等物件和/或结构布置密集区,这些固定形式装卸都不够简易便捷,还需要增加装卸工具等,不利于加工和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管件等长条形物体与型钢、钢板等结构件垂直固定的管夹,对长形物件和固定结构件均无需另外的加工,也无需装卸工具,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拆装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管夹包括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由一块薄钢板整体冲压而成,在所述管夹本体中间设有容纳部、自容纳部分别向两端延伸的夹持部、用于连接容纳部和夹持部的连接部。容纳部用于容纳长形物件,夹持部用于夹持结构件,从而使长形物件与夹持件相固定。所述夹持部沿容纳部的轴线方向设有突出于连接部一侧的突出部一,增加了管夹与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宽度;所述容纳部沿容纳部的轴线方向设有突出于连接部一侧的突出部二,增加了管夹与长形物件之间的连接宽度;所述突出部一和突出部二在容纳部轴线方向上位于同一侧,使管夹固定时不会导致长形物件偏转,保证固定时长形物件与结构件的垂直状态,使固定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一的根部设有开口朝向容纳部的凹槽,夹持部与结构件连接时,需要扭转突出部一的根部,凹槽的设置,使扭转时的受力面积减小,扭转更省力,夹持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于夹持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翻折,所述翻折朝向远离容纳部底部的方向,翻折后夹持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翻折角,即翻折后夹持部的自由端和连接段形成高度差,所述高度差与连接处的结构件截面厚度相匹配。夹持部这样的翻折设计可配合突出部一有效作用于结构件,可使得管夹与结构件的夹持更加方便、稳固,而且,突出部一也不易变形失效。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一朝向容纳部的一侧设有导向斜角和/或锯齿。导向斜角便于夹持部与结构件的连接,锯齿增加了夹持部与结构件连接时的粗糙度,使管夹对结构件的夹持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部远离突出部二的一侧设有凸向突出部二的拱形槽,拱形槽的设置,使沿容纳部轴线方向上容纳部的长度不会因突出部二的设置而变大,从而导致容纳部冲压时成型困难。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部还可以设有槽和/或槽孔,使容纳部冲压成型时的受力面积减小,容纳部成型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冲压形成的管夹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装卸快捷,既无需对结构件或者长形物件进行加工处理,也无需其他的装卸工具,特别对于横截面较小的长形物件或者结构布置紧凑的部位,本实用新型的管夹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连翔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连翔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15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钢管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