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带极堆焊机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2099.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6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罗子艺;张宇鹏;易耀勇;徐望辉;韩善果;蔡得涛;房卫萍;陈永城;余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中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23K9/32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5106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带 导电块 滚轮 支架 堆焊机头 送带盘 焊带 双带 堆焊 通孔 本实用新型 机械操作机 自动化生产 电机驱动 堆焊效率 焊接电源 回收装置 滚轮夹 穿出 焊剂 机头 平行 相隔 传送 穿过 制造 保证 | ||
一种双带极堆焊机头,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焊剂供给及回收装置、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安装焊带的二个送带盘、设置在支架上且位于二个送带盘下方的二个送带滚轮和设置在二个送带滚轮下方的导电块,其中所述导电块与焊接电源相连接,且所述导电块上设置有二个相互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的通孔,所述二个送带盘上分别安装的焊带先共同从二个送带滚轮之间穿过再分开从导电块上的二个通孔穿出,且所述焊带通过二个送带滚轮夹紧传送,所述送带滚轮采用电机驱动旋转。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堆焊机头就实现了双带堆焊,既提高了堆焊效率,又能保证堆焊质量,而且机头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效果好,并能够与机械操作机结合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堆焊机头,具体是涉及一种双带极堆焊机头。
背景技术
带极堆焊方法可获得平滑的堆焊层表面,且容易实现自动化、机械化生产。鉴于带极堆焊的优点,非常适合在大面积堆焊中应用。堆焊机头是实现堆焊的关键元器件,单位时间内送给的熔敷量决定了堆焊效率,提高堆焊效率的方法包括增大焊带宽度和增加焊带数量。但是,增大焊带宽度容易使得电磁效应会非常明显,直接导致焊道变窄及更陡峭的焊道边角。目前,增加焊带数量的方式主要是增加机头数量,常用的是双机头组合堆焊,即采用两套电源进行组合堆焊,但堆焊头组合在一起,使得堆焊头重量和体积很大,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影响了堆焊效率。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带极堆焊效率,还需要开发新的堆焊机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提高堆焊效率,又能保证堆焊质量的双带极堆焊机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带极堆焊机头,其特点是: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焊剂供给及回收装置、设置在支架上用于安装焊带的二个送带盘、设置在支架上且位于二个送带盘下方的二个送带滚轮和设置在二个送带滚轮下方的导电块,其中所述导电块与焊接电源相连接,且所述导电块上设置有二个相互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的通孔,所述二个送带盘上分别安装的焊带先共同从二个送带滚轮之间穿过再分开从导电块上的二个通孔穿出,且所述焊带通过二个送带滚轮夹紧传送,所述送带滚轮采用电机驱动旋转。
为了使焊剂供给及回收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容易,上述焊剂供给及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架顶部的焊剂箱、设置在导电块外侧的焊剂输出漏斗和设置在焊剂输出漏斗外侧的焊剂回收器,其中所述焊剂箱的底部设置有与焊剂输出漏斗相连通的焊剂导管,所述焊剂箱的顶部设置有与焊剂回收器相连通的焊剂回收管,所述焊剂导管上设置有焊剂导管开关。
为确保两根焊带起弧后都处于焊剂包围下,上述焊剂箱设置有二个,各焊剂箱分别通过焊剂导管连通有一个焊剂输出漏斗以及分别通过焊剂回收管连通有一个焊剂回收器,二个焊剂输出漏斗及二个焊剂回收器分别对称设置在导电块的两侧。
为了确保焊剂量,上述焊剂箱的容量为0.05m3。
为了便于填充焊剂,上述焊剂箱的顶部设置有可打开的盖子。
为了确保两根焊带的端面侧处于同一平面,上述二个送带盘与二个送带滚轮之间设置有供焊带穿过的焊带调整器。
为了更好地确保堆焊质量,上述导电块上的二个通孔的长度分别为60mm、宽度分别为0.5mm。而且,上述导电块上的二个通孔相距8mm。上述二个送带盘上安装的焊带的总重量为50Kg。
为了进一步提高堆焊效率,上述送带滚轮的最大送带速度为100m/h。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堆焊机头就实现了双带堆焊,既提高了堆焊效率,又能保证堆焊质量,而且机头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效果好,并能够与机械操作机结合实现自动化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中乌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中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20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钢板切割装置
- 下一篇:交流电焊机空载节能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