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抗拉强度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59690.4 | 申请日: | 2017-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6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秋;刘彬彬;杜阳;高健峰;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8;G01N1/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16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件 环形混凝土 变形体 上环形钢板 内环 抗拉强度测试 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侧向变形 圆形钢板 底面 顶面 应力应变关系 下环形钢板 径向压力 轴线方向 轴向拉力 离散型 内嵌 竖向 简易 施加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抗拉强度测试装置,包括环形混凝土试件,环形混凝土试件的内环内设置有能侧向变形的变形体,变形体上部施加竖向压力使其产生侧向变形,在环形混凝土内侧产生径向压力,使环形混凝土试件沿轴线方向产生均匀的轴向拉力,使试件受拉破坏,环形混凝土试件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有上环形钢板、下环形钢板,上环形钢板的内环内嵌设有比上环形钢板的内环直径小的圆形钢板,圆形钢板位于变形体上部,其底面与变形体顶面接触,本实用新型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直接准确地反映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应力应变关系,准确的获取试件的抗拉强度数值,且方法简易便捷,结果离散型小,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拉强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抗拉强度主要的测试方法有弯曲拉伸试验(简称弯拉试验)、劈裂拉伸试验(简称劈拉试验)和轴向拉伸试验(简称轴拉试验)。与弯拉试验和劈拉试验相比,轴拉试验能较准确反映混凝土真实抗拉强度,可直接获得材料的拉伸性能,无需假定和复杂的计算来倒推分析材料的轴拉应力-应变曲线。虽然轴拉试验的测试数据和结果处理直接明了,但由于试件夹持困难、易偏心施荷等原因使得轴拉试验在保证截面拉应力均匀分布以及试验稳定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轴拉试验本身很难设计,也很难实际操作。特别在实际工程中,较难有条件做混凝土轴拉强度试验。
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有相应的对应关系,实际工程中,可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指标近似反映抗拉强度性能。但在掺入钢纤维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且随着钢纤维掺量的改变,抗拉强度数值变化幅度较大,因此不能简单的采用原有的对应关系。而劈裂试验和弯曲试验是间接的受拉试验方法,需通过假定理想模型以及复杂的分析计算来倒推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且往往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应用,所得结果误差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袋笼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抗拉强度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抗拉强度测试装置,包括环形混凝土试件,所述环形混凝土试件的内环内设置有能侧向变形的变形体,变形体外表面与环形混凝土试件内表面相接触,变形体上部施加竖向压力使其产生侧向变形,进而在环形混凝土内侧产生径向压力,使环形混凝土试件沿轴线方向产生均匀的轴向拉力,从而使试件受拉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混凝土试件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有上环形钢板、下环形钢板,所述上环形钢板的内环内嵌设有比上环形钢板的内环直径小的圆形钢板,圆形钢板位于变形体上部,其底面与变形体顶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体包括环状薄壁橡胶层,环状薄壁橡胶层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形成橡胶桶,橡胶桶内填充满直径为2mm~15mm的钢珠,橡胶桶内添加有润滑油,各个钢珠外周包裹一层润滑油层,圆形钢板盖设在橡胶桶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体为囊体,囊体内填充有液体或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混凝土试件断面尺寸为40mm×40mm~100mm×100mm,环形混凝土试件轴线直径为200mm~500mm,上环形钢板、下环形钢板的板厚均不小于10mm,圆形钢板的板厚不小于20mm。
进一步的,环形混凝土试件与上环形钢板、下环形钢板的接触面均设置有环形不锈钢片。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不锈钢片外周涂覆有涂润滑油层。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混凝土试件采用的混凝土类别为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或注浆纤维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直接准确地反映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应力应变关系,准确的获取试件的抗拉强度数值,且方法简易便捷,结果离散型小,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596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