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煤矿井下巷道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4614.2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4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涛 |
主分类号: | E21B47/02 | 分类号: | E21B4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45000 山西省阳泉***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线 信号输出端 煤矿井下巷道 本实用新型 信号输入端 测量装置 伺服电机 巷道测量 存储器 电子罗盘 编码器 智能 三维 雷达 编码器安装 发射器 测量效率 掘进效率 双向连接 旋转激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测量技术,具体是一种智能煤矿井下巷道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巷道测量方法浪费人力、测量效率低、影响掘进效率的问题。一种智能煤矿井下巷道测量装置,包括雷达、三维电子罗盘、存储器、编码器、伺服电机、第一总线、第二总线、CPU、旋转激光发射器;其中,雷达的信号输出端、三维电子罗盘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第一总线与CP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存储器通过第二总线与CPU双向连接;编码器安装于伺服电机上,且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总线与CP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入端通过第二总线与CPU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巷道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测量技术,具体是一种智能煤矿井下巷道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导线的布设是随着巷道的掘进逐步进行的,因此在导线布设过程中,巷道测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巷道测量是通过人工操作测量设备(全站仪、经纬仪等)来实现的。然而实践表明,现有巷道测量方法存在如下问题:其一,由于测量设备笨重且操作复杂,使得测量过程需要多人(至少四人)配合才能完成,由此一方面浪费人力,另一方面导致测量效率低。其二,在测量过程中,为了固定线绳,施工队组需要停止掘进作业并在顶板打眼和嵌入木楔,由此影响掘进效率。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巷道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巷道测量方法浪费人力、测量效率低、影响掘进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巷道测量方法浪费人力、测量效率低、影响掘进效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煤矿井下巷道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煤矿井下巷道测量装置,包括雷达、三维电子罗盘、存储器、编码器、伺服电机、第一总线、第二总线、CPU、旋转激光发射器;其中,雷达的信号输出端、三维电子罗盘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第一总线与CP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雷达、三维电子罗盘、CPU、第一总线共同构成总线型拓扑结构;存储器通过第二总线与CPU双向连接;编码器安装于伺服电机上,且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总线与CP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入端通过第二总线与CPU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存储器、编码器、伺服电机、CPU、第二总线共同构成总线型拓扑结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激光发射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雷达实时测出测点的位置信息,然后通过第一总线将测点的位置信息发送至CPU。三维电子罗盘实时测出测点的姿态信息,然后通过第一总线将测点的姿态信息发送至CPU。编码器实时测出伺服电机的转动信息,然后通过第二总线将伺服电机的转动信息发送至CPU。CPU根据测点的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实时计算出测点的坐标信息,然后一方面通过第二总线将测点的坐标信息发送至存储器进行存储,另一方面根据测点的坐标信息和伺服电机的转动信息实时生成控制指令,然后通过第二总线将控制指令发送至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根据控制指令进行转动,由此驱动旋转激光发射器进行转动,从而将旋转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方向调整至指定方向。
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巷道测量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煤矿井下巷道测量装置通过采用全新结构,实现了巷道测量,由此具备了如下优点:其一,本实用新型轻便且操作简单,由此使得测量过程仅需一人即可完成,从而一方面有效节省了人力,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测量效率。其二,本实用新型无需固定线绳即可进行巷道测量,因此在测量过程中施工队组无需停止掘进作业,从而有效保证了掘进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巷道测量方法浪费人力、测量效率低、影响掘进效率的问题,适用于巷道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涛,未经韩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46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电极的密封构件
- 下一篇:油田用一体化温度压力变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