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5289.1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3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丹;黄高华;李建;刘福满;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长达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刘锦霞;文珊 |
地址: |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缸 活塞杆 液压缸 减震器 活塞 套体 密封圈 新能源汽车 上端 弹簧 护套 筋板 下端 油箱 减震 本实用新型 圆柱形设置 对称设置 护套结构 减震效果 两侧设置 螺母固定 内部设置 套体中部 左右两侧 舒适度 条筋 焊接 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包括套体、活塞缸、液压缸、油箱,所述套体、所述活塞缸和所述液压缸均为圆柱形设置,所述活塞缸设置在所述套体中部,所述活塞缸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筋板,所述筋板焊接在所述活塞缸上,所述筋板均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套体上,所述活塞缸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杆下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外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活塞上,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活塞下方,所述液压缸下方两侧设置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油箱,本减震器护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液压减震的方式,使得减震效果更加平稳,提高行车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通常,为了抑制来自路面的冲击,增加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上安装有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包括减震器和用来吸震的弹簧,汽车在经过不平的路面段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产生反弹震荡,减震器的设置可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产生的震荡。然而,现有汽车减震器结构比较复杂,强度也不够,使用时间一长,其零部件容易损坏,容易造成老化,进而影响减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通过圆台形油箱的设置,根据接触面积与压强之间的关系,逐渐减缓活塞向下运动的速度,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器护套,包括套体、活塞缸、液压缸、油箱,所述套体、所述活塞缸和所述液压缸均为圆柱形设置,所述活塞缸设置在所述套体中部,所述活塞缸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筋板,所述筋板焊接在所述活塞缸上,所述筋板均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套体上,所述活塞缸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杆下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外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活塞上,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所述活塞下方,所述液压缸下方两侧设置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油箱,所述油箱通过输液管连接在所述油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通过铆钉焊接技术固定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活塞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箱和所述液压缸内填充有液压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筋板设置为向下的弧形,其厚度不小于3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外立壁设置有润滑油口和活塞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油箱为上宽下窄的圆台形设置,其上底面直径为下底面直径的两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减震器护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防止泥土溅入,液压减震,通过液体表面积不等,控制液体表面压强,由急到缓,提高稳定性,外部设置弹簧辅助减震,特别适合应用于新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上,极大的增加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长达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长达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5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耐磨汽车减震器
- 下一篇:一种可控节流孔式半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