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噪绿化组合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5488.2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9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善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纳誉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E04B2/56;E04B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17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化带 隔音墙 减噪 建筑物 墙体 本实用新型 绿化 组合带 栽种 吸声材料层 地面种植 隔音 侧壁 低层 多层 隔声 绿墙 竖直 土地资源 混凝土 中层 覆盖率 美化 高层 种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噪绿化组合带,属于减噪技术领域,包括栽种在建筑物两侧的攀缘型绿化带、中层绿化带以及低层绿化带,包括安装在建筑物两侧的隔音墙,所述攀缘型绿化带攀附在隔音墙上,在隔音墙远离建筑物的一侧上沿隔音墙的长度方向依次栽种有一排高层绿化带,所述隔音墙包括混凝土制成的墙体、设置在墙体内的吸声材料层以及设置在墙体侧壁上的绿墙组件。本实用新型不仅在建筑物两侧种植多层不同高低的绿化带,提高了整体的绿化覆盖率,美化了环境;而且在绿化带内安装隔音墙,减少地面种植面积,增加了竖直方向上的绿化面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起到了良好的减噪隔声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减噪绿化组合带。
背景技术
噪声是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在物理学上的定义是为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律的声振动。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交通噪声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现代公认的一大环境公害。在人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中,我们发现控制噪声的三种主要的途径是:减少噪声源、阻止噪声传播和保护受声体。其中,减少噪声源是彻底根治噪声污染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但是实际上这很难达到,因此研究如何阻止噪声传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绿化减噪,即通过栽植树木和草皮以降低或减少噪音的方式是目前最环保、最绿色和最经济的方式之一。上述绿化减噪的原理是:树叶对声音的反射、透射与吸收等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取决于声波透射至树叶的初始角度和树叶的密度。而研究表明声音在植物中的多次散射引起高频噪声(频率大于4000Hz)的逾量衰减。当声音垂直经过树木时会发生反射和衍射,使声音发生衰减;粗糙的树皮和浓密的树叶能够大量吸收声音;而植物对声音的散射和吸收组成的扩散效应也会衰减声音。
从遮隔和减弱城市噪声的需要考虑,应选用有足够宽度的林带以便形成较为浓密的“绿墙”。但是,一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仅仅通过栽种树木和草皮的方式达到较好的隔声和减噪效果;另一方面,若要达到较好的减噪效果,则需要较大的土地资源用于种植植被,同时也需要花费较长一段时间种植和养护绿化植被才能起到预定的隔音效果,而在短期内种植的绿化植被是无法起到良好隔音效果的。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噪绿化组合带,能够降低噪声传播,提高减噪和绿化的双重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噪绿化组合带,包括栽种在建筑物两侧的攀缘型绿化带、中层绿化带以及低层绿化带,包括安装在建筑物两侧的隔音墙,所述攀缘型绿化带攀附在隔音墙上,在隔音墙远离建筑物的一侧上沿隔音墙的长度方向依次栽种有一排高层绿化带,所述隔音墙包括混凝土制成的墙体、设置在墙体内的吸声材料层以及设置在墙体侧壁上的绿墙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在建筑物两侧种植多层不同高低的绿化带,而且在绿化带内安装隔音墙,隔音墙一方面可供攀缘型绿化带内的植物攀附生长,另一方面在前期绿化带还没有完全成型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隔音减噪的效果。由此不仅能够减少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能起到良好的减噪和绿化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墙组件包括安装在墙体侧壁上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具有土壤的盆体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若干浇灌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上的支架、盆体和浇灌水管可为攀缘型绿化带内植物提供生长需要的空间、土壤和水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的同时增加了植被在竖直方向上的覆盖率,阻挡噪音的传播,提高了隔音减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声材料层为填充在双层不锈钢金属网内的玻璃纤维棉层或开孔型泡沫塑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纳誉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纳誉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5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