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能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6399.X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0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立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1/04 | 分类号: | F28D11/04;F28F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金相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管 转动件 翅片 热能回收装置 驱动装置 一端设置 弧形管 冷却管 热介质 连通 冷却介质出口 冷却介质入口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装置 传动装置 颗粒杂质 相向转动 中心轴 传动 附着 滑落 外壁 转动 体内 传递 流通 吸收 | ||
1.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管,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
所述冷却管设置于壳体内,且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冷却管包括弧形管、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的外壁均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凸出于所述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的外壁,用于吸收壳体内流通的热介质的热量,并传递给所述第一横管和第二横管;所述弧形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与第一横管的一端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横管能够相对于所述弧形管转动;所述弧形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二横管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横管能够相对于所述弧形管转动;所述第一横管的另一端设置为冷却介质入口端、所述第二横管的另一端设置为冷却介质出口端,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端、冷却介质出口端分别穿过所述壳体与外部连通,以使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端进入所述冷却管,并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端流出;
所述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均设置于壳体外,且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横管、所述第二横管分别以各自的中心轴相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翅片在所述第一横管的外壁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翅片在所述第二横管的外壁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横管、所述第二横管分别沿轴向方向相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横管上的相邻所述翅片之间的距离能够容纳所述第二横管上的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矩形或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均设置为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横管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横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横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横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冷却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材料为不锈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冷却管均垂直于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端通过第三轴承与进液管道连接,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端通过第四轴承与出液管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车踏板装置,所述水车踏板设置于壳体内部,且壳体内的热介质带动所述水车踏板装置发电,所述水车踏板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以给所述驱动装置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立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立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639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纳米粉体设备用冷却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煤田火区防控的热能移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