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筒射无人机低过载发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7115.9 | 申请日: | 2017-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4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方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玄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6 | 分类号: | B64F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王敏 |
地址: |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长白公***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装置 缓冲筒 发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 把手 发射筒 扳机 过载 筒射 动力驱动电机 动力装置连接 表面焊接 电机连接 降低设备 使用寿命 一端连接 下端 发射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筒射无人机低过载发射装置,其结构包括发射筒、缓冲筒、无人机动力装置、无人机动力驱动电机、把手、扳机,发射筒连接于缓冲筒的一端,缓冲筒的另一端连接有无人机动力装置,电机连接于无人机动力装置的另一端,无人机动力装置的下端表面焊接有把手,扳机设于把手的另一端并与无人机动力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缓冲筒,从而降低设备发射瞬间对无人机的冲击损害,有效的保护了无人机的使用安全,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筒射无人机低过载发射装置,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复使用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
但现有技术无人机发射装置在发射瞬间会对无人机造成较大的冲击损害,从而导致无人机的使用寿命下降,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筒射无人机低过载发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人机发射装置在发射瞬间会对无人机造成较大的冲击损害,从而导致无人机的使用寿命下降,实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筒射无人机低过载发射装置,其结构包括发射筒、缓冲筒、无人机动力装置、无人机动力驱动电机、把手、扳机,所述的发射筒连接于缓冲筒的一端,所述的缓冲筒的另一端连接有无人机动力装置,所述的电机连接于无人机动力装置的另一端,所述的无人机动力装置的下端表面焊接有把手,所述的扳机设于把手的另一端并与无人机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的缓冲筒由铆钉、缓冲垫、缓冲筒外壳体、卡箍、缓冲空腔、转动齿轮、传动杆、伞齿轮传动座、伞齿轮驱动电机组成,所述的缓冲筒外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缓冲空腔,所述的缓冲垫连接于缓冲空腔的内壁,所述的卡箍与缓冲空腔采用嵌套配合的方式连接,所述的铆钉活动连接于卡箍的上下两端,所述的缓冲空腔下端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的转动齿轮通过传动杆与伞齿轮传动座连接,所述的伞齿轮驱动电机的上端表面通过嵌套配合的方式与伞齿轮传动座连接,所述的缓冲筒外壳体的一端连接有发射筒。
进一步地,所述的铆钉设有4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缓冲筒外壳体是长为10-20cm的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箍设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缓冲空腔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动齿轮设有2个且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杆材质为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筒射无人机低过载发射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将无人机放置缓冲空腔内,在用户一只手握住把手,另一只手控制扳机,由扳机带动无人机动力驱动电机转动,使得无人机动力装置为无人机提供动力推动无人机进行发射,无人机在发射过程中,控制伞齿轮驱动电机工作,伞齿轮驱动电机通过伞齿轮传动座带动传动杆转动,转动齿轮跟随传动杆转动并带动缓冲空腔转动,在缓冲空腔转动过程中内部的缓冲垫与发射过程中的无人机接触产生摩擦从而达到降低设备发射瞬间对无人机的冲击损害,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无人机的使用安全,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玄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玄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7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