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耳道积液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8924.1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8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达;李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达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条 引流管 支撑圈 外弹性层 导向杆 本实用新型 固定限位环 中耳道积液 引流装置 人员操作 引流 穿刺孔 限位环 支撑杆 放入 鼓室 取下 外拉 向内 置入 医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耳道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固定限位环、可变端头,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为可变端头,所述可变端头包括支撑条层、外弹性层、支撑圈,支撑条层包括多条支撑条,支撑条的一端与支撑圈固定连接,支撑条的另一端与引流管的边缘固定连接,支撑条外设有一层外弹性层,外弹性层的一端与支撑圈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限位环设在引流管外,所述支撑圈上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置入穿刺孔处,放入后,向外拉导向杆,可变端头变为鼓室内侧的限位环,便于固定引流管,当引流结束后,将导向杆向内推,在支撑圈的带动下将支撑杆推直,可变端头变为直的,便于取下,医护人员操作简单,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耳道积液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中对于中耳道内的积液,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采用注射器进行抽吸,然后置入引流管进行引流,其操作是,切开或者穿刺后,用注射器吸净鼓室内分泌物,用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冲洗鼓室并洗净,将引流管置入到切口或穿刺口处,进行引流,置入的引流管需要放置很久,当鼓室无液体排出后两周拔管,拔管后1个月复查听力。
现在的引流管一般采用哑铃式引流管,这样的引流管外设有两个限位环,将其中一个限位环放入鼓室内,另一个在鼓室外,两个限位环将鼓室膜夹住,由于耳道狭窄,这样的引流管不方便置入,取出时不方便取出,操作复杂,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耳道积液引流装置,方便置入穿刺孔处,便于固定引流管,便于取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耳道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固定限位环、可变端头,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为可变端头,所述可变端头包括支撑条层、外弹性层、支撑圈,支撑条层包括多条支撑条,支撑条的一端与支撑圈固定连接,支撑条的另一端与引流管的边缘固定连接,支撑条的中间设有易折切口,支撑条与引流管设为一体结构,支撑条外设有一层外弹性层,外弹性层的一端与支撑圈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限位环设在引流管外,所述支撑圈上设有至少两个导向杆,导向杆的外侧设有弹性卡扣。
具体地,所述外弹性层采用粘结方式、热压合方式或者缝合方式固定在支撑圈上,外弹性层采用粘结方式、热压合方式或者缝合方式固定在引流管上。
具体地,所述支撑条与引流管之间设为向内拱起的圆弧形。
具体地,所述弹性卡扣距离引流管远离可变端头的一端的长度,等于支撑条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引流管内壁上设有容纳槽,将导向杆放置在容纳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方便置入穿刺孔处,放入后,向外拉导向杆,可变端头变为鼓室内侧的限位环,便于固定引流管,当引流结束后,将导向杆向内推,在支撑圈的带动下将支撑杆推直,可变端头变为直的,便于取下,医护人员操作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未使用状态图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2可变端头,21外弹性层,22支撑条,23支撑圈,24易折切口,25圆弧形,3固定限位环,4导向杆,41弹性卡扣,42捏持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达,未经刘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89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