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8926.0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4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梁小俪;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小俪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1/267;A61B1/04;A61B1/06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叶春娜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河堤路85***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内科 护理 化痰 吸痰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端设置安装头,所述安装头的两个出口处分别设置吸痰管和送药管,且吸痰管和送药管端部分别设置电磁阀,所述壳体上端设置药剂瓶,所述药剂瓶内部设置加压泵,且药剂瓶的出口通过送药管道与送药管连通,所述壳体的上端侧边设置痰液瓶,所述痰液瓶的出口与负压泵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负压泵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所述痰液瓶的入口通过吸痰管道与吸痰管连通,本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能够一次性完成送药和吸痰的操作,减少医护者的劳动量,并且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
背景技术
在呼吸内科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患者往往会存在呼吸到生痰的现象,医护人员需要对此使用化痰器进行呼吸道的化痰护理,但是当前所使用的化痰器大多都只是将化痰药物送入患者呼吸到进行化痰处理,再利用吸痰装置进行吸收,这样二次操作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适,而且也造成了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增加,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能够一次性完成送药和吸痰的操作,减少医护者的劳动量,并且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端设置安装头,所述安装头的两个出口处分别设置吸痰管和送药管,且吸痰管和送药管端部分别设置电磁阀,所述壳体上端设置药剂瓶,所述药剂瓶内部设置加压泵,且药剂瓶的出口通过送药管道与送药管连通,所述壳体的上端侧边设置痰液瓶,所述痰液瓶的出口与负压泵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负压泵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所述痰液瓶的入口通过吸痰管道与吸痰管连通,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电磁阀、加压泵和负压泵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和电池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头表面设置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头表面设置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外部配合安装咬合器,所述咬合器与壳体采用间隙配合,且咬合器采用软硅胶材料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部设置蓝牙适配器,所述蓝牙适配器与单片机双向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呼吸内科护理用化痰吸痰器将吸痰管和送药管结合放置在一起,并且利用负压泵产生负压进行吸痰,而且在安装头内部放置摄像头,能够对内部情况进行观察,而且整个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并且自带电池,方便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顶端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底端剖视图。
图中:1壳体、2咬合器、3安装头、4吸痰管、5送药管、6控制开关、7痰液瓶、8药剂瓶、9摄像头、10补光灯、11电磁阀、12电池、13单片机、14加压泵、15负压泵、16送药管道、17吸痰管道、18蓝牙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小俪,未经梁小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8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排水量的冷凝泵
- 下一篇:一种带清洗功能的妇产科分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