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光通信的全双工信号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69255.X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7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武旭辉;张健;王勇;尹金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市天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07105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接收器 光发射器 相对旋转 光敏面 信号传输装置 全双工 光通信 波长 光谱 强度保持 旋转轴心 误码率 通信 申请 传输 | ||
1.一种基于光通信的全双工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同一个旋转轴心相对旋转的第一旋转部件(10)和第二旋转部件(20);第一旋转部件(10)设置有第一光发射器(11)和第一光接收器(12),第二旋转部件(20)设置有第二光发射器(21)和第二光接收器(22),第一旋转部件(10)和第二旋转部件(20)安装第一光发射器(11)、第二光发射器(21)的安装平面,和第一光接收器(12)、第二光接收器(22)的安装平面相互平行、与所述旋转轴心线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光发射器(11)和所述第二光接收器(22)采用第一波长的光谱通信;所述第二光发射器(21)和所述第一光接收器(12)采用第二波长的光谱通信;第一旋转部件(10)的第一光接收器(12)的光敏面和第二旋转部件(20)的第二光接收器(22)的光敏面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10)和第二旋转部件(20)的相对旋转中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双工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发射器(11)紧邻第一光接收器(12)设置,所述第二光发射器(21)紧邻第二光接收器(2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双工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10)相对第二旋转部件(20)的旋转中心到第一光发射器(11)中心的距离和第一光发射器(11)的发射面到第二光接收器(22)的光敏面的垂直距离,需要满足下述条件:
(tan(θ1/2)*d1)>(r1+a1/2)
其中,θ1为第一光发射器11发射的有效光强的覆盖角度;d1为第一光发射器(11)的发射面到第二光接收器(22)的光敏面的垂直距离;r1为第一旋转部件(10)相对第二旋转部件(20)的旋转中心到第一光发射器(11)中心的距离;a1为第二光接收器(22)光敏面的直径;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20)相对第一旋转部件(10)的旋转中心到第二光发射器(21)中心的距离和第二光发射器(21)的发射面到第一光接收器(12)的光敏面的垂直距离,需要满足下述条件:
(tan(θ2/2)*d2)>(r2+a2/2)
其中,θ2为第二光发射器(21)发射的有效光强的覆盖角度;d2为第二光发射器(21)的发射面到第一光接收器(12)的光敏面的垂直距离;r2为第二旋转部件(20)相对第一旋转部件(10)的旋转中心到第二光发射器(21)中心的距离;a2为第一光接收器(12)光敏面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全双工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发射器(11)为光束发散方向呈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的光发射器;所述第二光发射器(21)为光束发散方向呈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的光发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全双工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旋转部件(10)的第一定向基座(13)和设置在第二旋转部件(20)的第二定向基座(23);所述第一光发射器(11)设置在第一定向基座(13)上,使得所述第一光发射器(11)的发射面正对所述第二光接收器(22)的光敏面;以及,所述第二光发射器(21)设置在第二定向基座(23)上,使得所述第二光发射器(21)的发射面正对所述第一光接收器(12)的光敏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市天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市天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692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