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ORVR燃油系统限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770673.0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3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李春;孙红明;周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丹德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龙艳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油管 循环管 流量管理阀 燃油系统 限流结构 缩孔 本实用新型 管口处 碳罐 油箱 加油 加油管口部 循环气出口 汽油蒸汽 污染大气 一端设置 蒸汽分配 管口部 油蒸汽 负压 管控 管口 内端 外端 限流 压降 溢出 铺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ORVR燃油系统限流结构,其包括沿进油管铺设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外端连接至所述进油管的靠近管口处,所述循环管的内端与流量管理阀的循环气出口连接,所述流量管理阀将油箱内的汽油蒸汽限流后再通过所述循环管回流至所述进油管的管口;所述循环管连接至所述进油管的一端设置有缩孔,所述缩孔的孔径为2±0.2mm。本实用新型的ORVR燃油系统限流结构通过流量管理阀和缩孔,可以管控加油时油箱内部蒸汽分配到碳罐和进油管管口处的量;进而使进油管的管口部呈负压,不会有油蒸汽从加油管口部溢出,避免了污染大气浪费,提升加油性能,降低压降,并减轻碳罐的负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箱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ORVR燃油系统限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发布的中国第六阶段“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明确定义了加油过程排放限值,相较于“国五”法规要求而言更为严格。其中的Ⅶ型试验,即“加油过程污染物排放试验”,明确定义了具体的测试条件。严格的加油时蒸发排放限值,对于整车各系统和零部件均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国六要求车辆带有车载加油蒸汽回收系统。
车载加油蒸汽回收系统(ORVR)的提出对碳罐,加油管,阀的设计都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加油管循环管路提供加油时油箱内部蒸汽顺利排出,燃油蒸汽会通过循环管从加油口部排到大气中,但这种排放方式对大气的污染较为严重,不能满足“国六”法规中的Ⅶ型测试。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ORVR燃油系统限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ORVR燃油系统限流结构,其包括沿进油管铺设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外端连接至所述进油管的靠近管口处,所述循环管的内端与流量管理阀的循环气出口连接,所述流量管理阀将油箱内的汽油蒸汽限流后再通过所述循环管回流至所述进油管的管口;所述循环管连接至所述进油管的一端设置有缩孔,所述缩孔的孔径为2±0.2mm。
优选的,所述流量管理阀的与所述循环管连接的所述循环气出口的孔径为2.8±0.1mm。
优选的,所述流量管理阀的所述循环气出口与所述循环管之间通过尼龙管连接,所述尼龙管与所述循环管通过快插插头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ORVR燃油系统限流结构通过流量管理阀限制向循环管循环管路上的限流结构,可以管控加油时油箱内部蒸汽分配到碳罐和油管口处的量;进而使进油管的管口部呈负压,不会有油蒸汽从加油管口部溢出,避免了污染大气浪费,提升加油性能,降低压降,并减轻碳罐的负载。而循环管焊接到进油管的靠近管口处,并在循环管上增加缩口工艺,使缩口5的孔尺寸2±0.2mm,限制了蒸汽回流到进油管管口处的流速,进而便于在进油管关口出形成负压,避免有正气外漏;增加缩孔工艺对整个加油管的成本和弯管、焊接工艺都不会有影响,但可以提高限流质量和效率,确保进油管的关口处形成负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ORVR燃油系统限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量管理阀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循环管外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油管,2.循环管,3.流量管理阀,4.循环气出口,5.缩孔,6.尼龙管,7.快插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丹德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斯丹德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770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离两种碳粉的隔离结构
- 下一篇:增氧管件结构